“鲆优1号”牙鲆和亲本群体的表型及遗传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8
作者
田永胜 [1 ]
齐文山 [1 ,2 ]
姜静 [1 ,2 ]
王磊 [1 ,3 ]
张英平 [1 ,2 ]
刘万军 [1 ,3 ]
陈红林 [1 ,2 ]
陈松林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关键词
牙鲆; 鲆优1号; 表型性状; 卫微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牙鲆是我国及大西洋沿岸天然捕捞和养殖的主导品种,对其遗传资源保护及养殖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人工培育的牙鲆养殖新品种"鲆优1号"(ZJ)、其父本韩国牙鲆群体(KS)、母本F0750家系(JX)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SSPS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体长/体宽,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眼径/眼间距,侧线鳞和尾鳍条6个性状与父本或母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做为鉴别"鲆优1号"的标志性表型性状。"鲆优1号"与母本无显著差异(p>0.05)性状占50%。与父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状占33.33%。筛选了24个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KS、JX、ZJ和FJ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总共扩增出143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大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e),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a)分析显示:KS>JX>FJ>ZJ,说明人工选育导致了遗传杂合度的降低。24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牙鲆群体中的遗传偏离指数(D)在-0.759 7到0.188 4之间,在KS、JX、ZJ和FJ群体中分别有10、16、11和17个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24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0.076 7~0.258 6之间,平均为0.146 8,表明14.68%的变异来自种群间,85.32%的变异来自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显著,KS和FJ遗传距离最近(0.282 5),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753 9);ZJ与JX遗传距离最大(0.420 5),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656 7)。本文研究表明:"鲆优1号"具有明显的表型和遗传特征,与父母本及反交群体比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种内和种群间遗传分化,为"鲆优1号"的种质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牙鲆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J].
王蕾 ;
张立冬 ;
万玉美 ;
谭照君 ;
孙效文 .
遗传, 2010, 32 (10) :1057-1064
[2]   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J].
王新安 ;
马爱军 ;
侯仕营 ;
黄智慧 ;
薛宝贵 ;
杨志 ;
曲江波 .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31 (01) :34-39
[3]   全球视野下中国鲆鲽类养殖业的发展 [J].
杨正勇 ;
王春晓 .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27 (06) :115-121
[4]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 [J].
田永胜 ;
徐田军 ;
陈松林 ;
邓寒 ;
王磊 ;
季相山 ;
丁浩 ;
武鹏飞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6) :119-128
[5]   大菱鲆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J].
于飞 ;
张庆文 ;
孔杰 ;
栾生 .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29 (06) :33-39
[6]   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初步测定 [J].
陈松林 ;
田永胜 ;
徐田军 ;
邓寒 ;
刘寿堂 ;
刘本伟 ;
季相山 ;
于过才 .
水产学报, 2008, (05) :665-673
[7]   牙鲆不同家系早期形态性状差异比较 [J].
刘永新 ;
刘海金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8) :82-87
[8]   牙鲆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刘海金 ;
朱晓琛 ;
孙效文 ;
杨立更 ;
薛玲玲 ;
毛连菊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1) :30-37
[9]   虹鳟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赵莹莹 ;
朱晓琛 ;
孙效文 .
遗传, 2006, (08) :956-962
[10]   漠斑牙鲆引进种群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J].
李鹏飞 ;
刘萍 ;
柳学周 ;
高天翔 ;
王清印 .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01)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