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被引:41
作者
王学军 [1 ,2 ]
王志欣 [2 ]
陈杰 [3 ]
曾溅辉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镇北油田; 延长组; 低渗透储集层; 油气运移; 聚集; 异常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镇北地区延长组石油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认为:侏罗纪末期—早白垩世是延长组石油主要成藏期,烃源岩生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具备多个成藏期;延长组石油在超压动力下幕式快速运移,沟通油源的裂缝、微裂缝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在侧向上运移距离短;相对于运移阻力,石油所受到的浮力很小,无法进行二次运移,现今的石油聚集仍保持其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注入储集层时的状态;高压充注过程反复进行,处于沟通油源的裂缝通道上的储集层可以得到反复充注,从而形成石油有效聚集。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侵期沉积特征 [J].
喻建 ;
杨亚娟 ;
杜金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81-18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断层发现及其意义 [J].
代金友 ;
何顺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88-195
[3]   油气运移研究进展 [J].
安作相 ;
马纪 ;
庞奇伟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6) :775-777
[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黄道军 ;
张清 ;
王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3-147
[5]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 [J].
吴河勇 ;
梁晓东 ;
向才富 ;
王跃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185-191
[6]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38-142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J].
段毅 ;
张辉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7-20
[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3) :229-235
[9]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
[10]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统长6—长8储层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J].
王志坤 ;
王多云 ;
郑希民 ;
李凤杰 ;
李树同 ;
王峰 ;
刘自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8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