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研究

被引:30
作者
杨钦周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植物区系; 植物群落; 冬旱灌丛; 草原灌丛; 关联网; 隐域植被; 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温带分布属占优势而含有较多的热带分布属,以及拥有许多古地中海残遗种和本地特有种,其与古地中海在时间上、与现代中亚(草原和荒漠)在空间上有着渊缘联系,热带属的种与温带荒漠、草原种在此巧妙地聚集和组合是干旱河谷的特有现象,它可能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延续和残遗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历史植物区系的"活化石"。幽深而封闭的峡谷地貌和青藏高原亚热带山地半干旱的暖温气候,以及干燥而贫瘠的山地(碱性)灰褐土是干旱河谷灌丛生境的基本特征。土壤湿度(水分相对含量)和肥力(有机质相对含量)的梯度分析,显示出半干旱-半贫瘠的土壤为其代表性的也是主要的生境类型。一种既无乔木群落(森林)又无草本群落(草原或草甸),而仅有矮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灌木群落(矮灌丛),盖满了干旱河谷沿岸干燥山坡的荒凉景观,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植被的现状概貌和基本特征。干旱河谷灌丛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质历史的时空中,是一种处于森林与草原之间的而近似于草原灌丛的隐域性(非地带性或超地带性)植被。其含有的众多中亚荒漠、草原种,在干旱河谷多为中生或中生耐旱特性。因此,干旱河谷灌丛不是草原也更不是荒漠,而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夏雨性的冬旱灌丛(群系纲),它与地中海型气候的冬雨性夏旱灌丛(群系纲:如地中海的Macehia和北美洲的Chaparral等)同属于干旱(季节性)灌丛植被型的两个群系纲(Formation class)。从干旱河谷灌丛数量分析的样地相关性半矩阵中,析出的具有三角形网眼的灌丛之群系关联网(Relative net)和群系之样地关联网,显示了灌丛核心群系和群系的典型样地在关联网中的相关位置。干旱河谷灌丛沿着地质历史的长河在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大约在上新世(或许更早)青藏高原尚处于夷平面发育时期,早先的干热性古植被(森林草原)中,就可能已经孕育着干旱河谷灌丛的雏型,至少与邻近的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及中亚的荒漠、草原区(或泛、古地中海区)拥有许多共有种,继而在整个第四纪中不断发展和逐渐形成。在全新世最新的深切河谷中生存着第三纪古老植被的残遗类型和衍生后裔,是现代干旱河谷灌丛起源古老的历史性反映和植被现状的基本特征,它应该是一种原生性的植被(或顶极群落)。建立封山、禁止放牧和樵采以及保护自然植被的有效管理机制,综合开发干旱河谷自然环境中水、热优势资源的直接和间接的多种效益,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基本途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拥有十分特殊的古老植物区系和非常稀有的原始植被类型,在有限的地域内保存着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残遗成分和衍生后裔,在广阔的湿润森林地带的特定环境中生存着典型的冬旱灌丛,这些都是十分宝贵而稀有的自然遗产,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的历史植物区系和自然地理,以及保护和建设现代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都有着非常宝贵的科学价值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特建议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划出一定的面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地段可选设在杂谷脑河的甘堡至龙溪地区(包括主要支流的一部分河段)和岷江干流的飞虹桥至黑水河的沙坝(干旱中心)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2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白刺属植物的川西新记录和澳大利亚间断分布途径的探讨 [J].
杨钦周 .
山地学报, 2006, (02) :137-143
[2]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 [J].
吴征镒 ;
孙航 ;
周浙昆 ;
彭华 ;
李德铢 .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06) :577-601+0
[3]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J].
关文彬 ;
冶民生 ;
马克明 ;
刘国华 ;
汪西林 .
山地学报, 2004, (06) :679-686
[4]   岷江上游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张文辉 ;
卢涛 ;
周建云 ;
康永祥 ;
马克明 ;
刘国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6) :888-894
[5]   岷江上游刺旋花种群格局研究 [J].
孙书存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7, (03) :193-198
[6]   华西南干热河谷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性质和起源 [J].
金振洲,杨永平,陶国达 .
云南植物研究, 1995, (02) :129-143
[7]   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 [J].
刘媖心 .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02) :131-143
[8]   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分析及其形成的探讨 [J].
潘晓玲,张宏达 .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81-86
[9]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主要类型 [J].
刘文彬 .
山地研究, 1994, (01) :27-31
[10]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J].
李锡文 ;
李捷 .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03) :2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