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
被引:45
作者:

蒲秀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周立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肖敦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滑双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陈长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袁选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韩国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段下亚段;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
湖相白云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为粒屑灰岩和白云岩类(泥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km2,厚度一般为5~25m,平均10m,主要为中晚期埋藏白云岩和准同生期白云岩。白云岩类储集层主要发育晶间或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储集空间,属中孔低渗储集层,它与油页岩、暗色泥岩交互叠置,低熟油气近源充注,利于大面积成藏。勘探实践表明,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湖相白云岩类油层具有埋藏适中、区域性含油的特点,是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J].
刘昭茜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凡元芳
;
汤济广
;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52-561

刘昭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梅廉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传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泌阳凹陷深凹区白云岩裂缝预测研究
[J].
常炳章
;
张驰
;
曲天红
;
郭艳丽
;
武子钰
;
王永敏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3)
:202-203+20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曲天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郭艳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子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永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塔东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层演化特征
[J].
马锋
;
许怀先
;
顾家裕
;
邵龙义
;
邬光辉
;
刘永福
;
朱长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2)
:144-155

马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许怀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顾家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邵龙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邬光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永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朱长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技术室内研究
[J].
龙秋莲
;
朱怀江
;
谢红星
;
刘强
;
白凤鸾
;
陈秋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108-112

龙秋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朱怀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谢红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凤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陈秋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
薄层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建模策略——以阿曼DL油田为例
[J].
赵国良
;
沈平平
;
穆龙新
;
高文凯
;
李艳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91-96

赵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沈平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穆龙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高文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艳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河街组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J].
张娣
;
侯中健
;
王亚辉
;
王莹
;
王春联
.
岩性油气藏,
2008, 20 (04)
:92-97+13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国内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孙钰
;
钟建华
;
袁向春
;
孙贺龙
.
特种油气藏,
2008, (05)
:1-6+10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袁向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孙贺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8]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三期成烃成藏过程
[J].
秦建中
;
孟庆强
;
付小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8-556

秦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小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9]
辽东湾盆地沙河街组湖相白云岩成因研究
[J].
戴朝成
;
郑荣才
;
文华国
;
雷光明
;
谢春红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187-193

戴朝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荣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华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雷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谢春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J].
王国栋
;
程日辉
;
王璞珺
;
高有峰
.
地质学报,
2008, (01)
:48-54+146

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璞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