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创新实践:杜威理论在中国师范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34
作者
苏智欣
机构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乡村教育; 陶行知; 杜威; 晓庄师范; 生活教育;
D O I
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18.07.001
中图分类号
G40-09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是杜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他在创建中国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大胆地实践了杜威的教育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把杜威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以适应中国当时的社会和教育现状。他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转变为"生活即教育",并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转变为"社会即学校"。最后,他成功地将杜威的"做中学"转变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陶行知在南京的一个小村庄创建了世界知名的晓庄师范学校,并使它成为培养乡村教师的基地和乡村变革的中心:学生们在管理实践中学会管理乡村学校,而整座乡村也变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迫于"民国政府"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干预,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试验仅持续了三年就结束了,但是他的努力代表了杜威思想在中国师范教育中最透彻和最有创意的应用。初建的晓庄师范被广泛誉为中国师范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最佳模式,也是国家发展和重建的一个有效途径。晓庄师范学校于1951年重建,并发展成当今的南京晓庄学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国家实验基地。文章使用了历史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比较陶行知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梳理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起伏,回顾和反思在晓庄师范学校初创之年陶行知对杜威理论的创造性应用过程,并考察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中国教师教育与乡村教育中的影响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前行的路标.[J].汤翠英;.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6, 02
[2]   海外陶行知研究述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J].
刘大伟 ;
杜京容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 (02) :18-22
[4]   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J].
周谷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 (03) :77-96
[5]   试论杜威的育人观 [J].
马骥雄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9, (02) :49-54+96
[6]   杜威教育改革观发微 [J].
王佩雄 .
外国教育动态, 1986, (05) :44-49
[7]   试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J].
李定开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 (02) :7-13
[8]   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J].
白韬 .
学术月刊, 1958, (01) :71-83
[9]   批判杜威的道德论 [J].
滕大春 .
哲学研究, 1957, (04) :60-72
[10]   關於陶行知先生以教育改良社會的思想 [J].
王泰然 .
人民教育, 1952, (03)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