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季北京三种高影响天气的关联与成因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琳娜
郭锐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高影响天气; 持续低温; 雾霾; 冻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 [天气过程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2年冬季,北京地区经历了12月持续低温寒冷、2013年1月持续雾霾和1月31日突发冻雨三种高影响天气。这三种高影响天气给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这三种高影响天气的成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冷空气活动频繁并且强度偏强是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并且此次持续低温寒冷是导致后期雾霾频发和冻雨的重要原因。(2)从大气稳定度角度对雾霾的发生所作的气象学分析,发现:水平稳定度上,冷暖平流表现出的水平稳定度对应了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暖平流对应了污染物浓度增加,并在暖平流转为冷平流时堆积到最大值,而冷平流对应了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冷平流转为暖平流时浓度最低;垂直稳定度上,前期低温寒冷导致的边界层气温偏冷和空中干暖平流共同造成的边界层顶强逆温极强地抑制了污染物垂直方向的扩散,对于雾霾堆积起了很大作用。(3)从大气温湿层结角度对冻雨的发生做了分析,发现:低空偏冷和空中回暖造成了1月31日08时空中逆温的层结结构,而温湿层结正好使饱和层的温度在-10~0℃之间,并且有足够厚的-4~0℃的饱和层使得过冷水含量很高,是冻雨发生的充分条件。上述三种天气虽然是极端天气,但关注前期低温寒冷导致的低空偏冷和空中快速回暖都能使雾霾和冻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性。而一个极端天气的出现,其可能引发的其他极端天气事件也要引起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598 / 6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 [J].
廖晓农 ;
张琳娜 ;
何娜 ;
卢冰 .
气象, 2013, 39 (01) :28-38
[2]   我国冬季冻雨和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 [J].
漆梁波 .
气象, 2012, 38 (07) :769-778
[3]   2010年冬季北京初雪预报难点分析 [J].
郭锐 ;
张琳娜 ;
李靖 ;
王国荣 ;
孙秀忠 .
气象, 2012, 38 (07) :858-867
[4]   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中冻雨区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 [J].
陶玥 ;
史月琴 ;
刘卫国 .
大气科学, 2012, 36 (03) :507-522
[5]   1951~2008年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分析 [J].
李书严 ;
马京津 ;
轩春怡 ;
王冀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2) :244-250
[6]   2009年深秋北京大雪过程的成因分析 [J].
段丽 ;
张琳娜 ;
王国荣 ;
段炼 .
气象, 2011, 37 (11) :1343-1351
[7]   一次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恒德 ;
饶晓琴 ;
乔林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255-1265
[8]   污染大气对冻雨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J].
赵德龙 ;
金莲姬 ;
覃军 ;
付丹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4) :490-496
[9]   2008年初南方冻雨云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J].
黎惠金 ;
李江南 ;
林文实 ;
蒙伟光 ;
肖辉 ;
王安宇 .
高原气象 , 2011, (04) :942-950
[10]   我国冻雨时空分布及温湿结构特征分析 [J].
欧建军 ;
周毓荃 ;
杨棋 ;
潘留杰 .
高原气象 , 2011, (03) :69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