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

被引:117
作者
郭安林 [1 ]
张国伟 [1 ]
强娟 [1 ]
孙延贵 [1 ,2 ]
李广 [1 ]
姚安平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天峻南山蛇绿岩; 海西—印支期花岗岩; 印支期变形; 宗务隆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6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花岗岩、238Ma青海湖南山花岗岩和215Ma二郎洞花岗岩)分别与俯冲和后碰撞相关。两期明显的构造变形为印支期造山构造和第三纪陆内构造活动印记,前者以300余公里长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后者以大规模指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为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经历了由陆内裂陷、洋盆发育和俯冲—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既不同于其南侧的柴北缘构造带也不属于北侧的南祁连造山带,而是一在柴北缘和南祁连造山带共同构建的加里东陆块上发育起来的、具有完整板块旋回的印支期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J].
张克信 ;
朱云海 ;
林启祥 ;
寇晓虎 ;
樊光明 ;
陈奋宁 ;
罗根明 .
地质通报, 2007, (06) :661-667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J].
王惠初 ;
陆松年 ;
莫宣学 ;
李怀坤 ;
辛后田 .
地质通报, 2005, (07) :603-612
[3]   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 [J].
孟繁聪 ;
张建新 ;
杨经绥 .
地质学报, 2005, (01) :46-55
[4]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J].
宋述光 ;
张立飞 ;
Y.Niu ;
宋彪 ;
刘墩一 .
地质通报, 2004, (Z2) :918-925
[5]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 [J].
杨经绥 ;
王希斌 ;
史仁灯 ;
许志琴 ;
吴才来 .
中国地质, 2004, (03) :225-239
[6]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 [J].
郝国杰 ;
陆松年 ;
王惠初 ;
辛后田 ;
李怀坤 .
地学前缘, 2004, (03) :115-122
[7]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姚安平 .
地学前缘, 2004, (03) :23-32
[8]   秦昆结合区两期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孙延贵 ;
张国伟 ;
王瑾 ;
詹发余 ;
张智勇 .
地质学报, 2004, (01) :65-71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J].
王惠初 ;
陆松年 ;
袁桂邦 ;
辛后田 ;
张宝华 ;
王青海 ;
田琪 .
地质通报, 2003, (07) :487-493
[10]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J].
潘桂棠 ;
李兴振 ;
王立全 ;
丁俊 ;
陈智粱 .
地质通报, 2002, (11) :7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