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

被引:21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杨经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球化学; 片麻岩; 柴达木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柴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片麻岩分为花岗质片麻岩和副片麻岩 ,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 (90 0~ 10 0 0 Ma) ,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 -奥长花岗岩 -石英二长岩 -花岗岩 ,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岩。副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富铝的沉积岩 ,其稀土元素特征类似于 PAAS(后太古宙澳大利亚的平均页岩 )的稀土元素分布 ,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与大陆岛弧沉积岩的特征类似。根据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共生关系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它们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εNd(t) =3.2 (t=1.0 Ga) ,TDM=1.3Ga,表明岩浆源区有大量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初始地壳物质。而落凤坡、锡铁山、沙柳河的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 Sm - Nd同位素组成类似 ,εNd(t) =- 3.4~ - 7.3(t=1.0 Ga) ,TDM=1.8~ 2 .2 Ga,表明岩浆源区为先存的大陆地壳 ,两类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说明岩浆源区的成分类似于变质沉积岩的组成。这项研究说明柴北缘早古生代的深俯冲卷入了大量的大陆岛弧岩石。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岛弧火山岩 [J].
史仁灯 ;
杨经绥 ;
吴才来 ;
Tsuyoshi IIZUKA ;
Takafumi HIRATA .
地质学报, 2004, (01) :52-64
[2]   柴北缘夹榴辉岩的片麻岩(片岩)地球化学、Sm-Nd和U-Pb同位素研究——深俯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J].
张建新 ;
万渝生 ;
孟繁聪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3, (03) :443-451
[3]   柴北缘锡铁山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孟繁聪 ;
张建新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3, (03) :435-442
[4]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J].
许志琴 ;
杨经缓 ;
吴才来 ;
李海兵 ;
张建新 ;
戚学祥 ;
宋述光 ;
万渝生 ;
陈文 ;
邱海峻 .
地质学报, 2003, (02) :163-176
[5]   青海柴北缘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全吉群 [J].
李怀坤 ;
陆松年 ;
王惠初 ;
相振群 ;
郑建康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1) :27-37
[6]   北祁连造山带中—西段陆壳残块群的构造—地层特征 [J].
左国朝 ;
刘义科 ;
张崇 .
地质科学, 2002, (03) :302-312
[7]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层系统的新认识 [J].
辛后田 ;
郝国杰 ;
王惠初 ;
陈能松 ;
韩英善 ;
祁生胜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 (02) :113-119
[8]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和锡铁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环带对比及地质意义 [J].
张建新 ;
孟繁聪 ;
戚学祥 .
地质通报, 2002, (03) :123-129
[9]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群”的再厘定 [J].
陆松年 ;
王惠初 ;
李怀坤 ;
袁桂邦 ;
辛后田 ;
郑健康 .
地质通报, 2002, (01) :19-23
[10]   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学及年代学初步研究 [J].
郝国杰 ;
陆松年 ;
李怀坤 ;
郑建康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3) :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