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使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徐章韬 [1 ]
虞秀云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史; 课例研究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本文按"理念—方式"的整体框架对比解析了《拼图与勾股定理》和《函数的多项式逼近:历史视角和新工具》这两个课例中信息技术使教育取向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解构、重构内蕴于教育取向的数学史深处的数学之精神、思想和方法,并使之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适切的课程理念、有序的融合层次、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育取向的数学史以适切的着眼点进入课堂教学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基于数学史的“圆的面积”教学案例设计 [J].
赵锐 .
湖南教育(C版), 2010, (08) :39-42
[3]   发生教学法:从历史到课堂 [J].
徐章韬 ;
汪晓勤 ;
梅全雄 .
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 (01) :10-12
[4]   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 [J].
张景中 ;
彭翕成 .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 (05) :1-7
[5]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J].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09) :7-16
[6]   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J].
李芒 .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8) :5-8
[7]  
动态几何教程[M]. 科学出版社 , 张景中, 2007
[8]  
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任友群, 2007
[9]  
寻找中间地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顾泠沅, 2003
[10]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of Function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New Tools [J].
Ivy Kidr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2003, 8 (3) :29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