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制度的中国进路:基于制度史的理论考察

被引:9
作者
杨依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逮捕; 羁押; 逮捕中心; 审判中心; 检察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逮捕制度与中华法制文明共生共存,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逮捕制度突出体现了惩治犯罪、以法治民与维护皇权的功能导向。近代以来逮捕制度的转型,逐步建立起了与公民人身自由保障之间的制度性联系。在经历了建构、调整、恢复和完善等发展阶段后,当代中国的逮捕制度正面临着法治化与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应在人权保障与程序正义的观念指引下建构逮捕的程序性控制机制,实现从"逮捕中心"到"审判中心"的制度转变,并强化检察审查职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研究报告 [J].
陈卫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175-194
[3]   司法改革背景下逮捕的若干问题研究 [J].
孙谦 .
中国法学, 2017, (03) :22-48
[4]   “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程序法治现代化 [J].
卞建林 ;
谢澍 .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 1 (01) :106-119
[5]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2014, (04) :5-27
[6]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评析 [J].
王彪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2) :72-83
[7]   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J].
刘计划 .
法学研究, 2012, 34 (02) :122-142
[9]   超期羁押的成因与对策 [J].
李忠诚 .
政法论坛, 2002, (01) :56-65
[10]  
中华法制文明史[M]. 法律出版社 , 张晋藩,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