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周边地区地闪活动特征及海陆差异

被引:14
作者
宋晓爽 [1 ]
郑栋 [2 ]
张义军 [2 ]
姚雯 [2 ]
戴建华 [3 ]
王强 [4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上海中心气象台
[4] 上海市防雷中心
关键词
总地闪; 地闪密度; 正地闪; 负地闪; 大电流地闪; 平均电流;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4.01.027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LS8000闪电定位系统2009—2011年的地闪观测资料对上海及周边地区(120~122.5°E,30~32°N)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区域内正地闪的比例约占8.5%,大电流地闪(电流绝对值大于50kA)的比例约为5.6%。地闪活动主要集中在6—9月,峰值出现在8月;日变化上,12:00—19:00闪电活动最为活跃,峰值出现在14:00,凌晨闪电活动最弱。从日变化上来说,正地闪和大电流地闪比例在地闪活动较强时段低于地闪活动较弱时段;在月分布上,在地闪活动最强的夏季,正地闪比例普遍在10%以下,在地闪活动较弱的春、秋、冬季,正地闪比例普遍在10%以上。以北纬31°为界,分析区域北部地闪密度基本在6~12次·km-2·a-1以上,南部基本在2.4~4.8次·km-2·a-1。同时陆地上的地闪密度要显著高于湖泊和海洋上的地闪密度,而海洋上的正地闪比例和大电流地闪比例要显著高于陆地。闪电空间分布的时间变化说明,下午地闪活动主要出现在陆地,而凌晨地闪主要出现在水体附近,其它时段则表现出过渡特征,这与下垫面的加热作用紧密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西藏高原闪电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J].
林志强 ;
假拉 ;
罗骕翾 ;
文胜军 .
气象科技, 2012, (06) :1002-1006
[2]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J].
王学良 ;
刘学春 ;
史雅静 .
气象科技, 2010, 38 (06) :805-809+854
[3]   黑龙江省闪电活动及与降水、气温相关特征分析 [J].
杜波 ;
肖稳安 ;
马启明 .
气象科技, 2010, 38 (06) :798-804
[4]   一次雹暴的闪电特征和电荷结构演变研究 [J].
郑栋 ;
张义军 ;
孟青 ;
吕伟涛 ;
易笑园 .
气象学报, 2010, 68 (02) :248-263
[5]   卫星观测的我国近海海域闪电分布特征 [J].
王艳 ;
张义军 ;
马明 .
应用气象学报 , 2010, (02) :157-163
[6]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地闪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J].
郑栋 ;
孟青 ;
吕伟涛 ;
张义军 ;
柴秀梅 ;
马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38-644
[7]   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 [J].
冯桂力 ;
陈文选 ;
刘诗军 ;
黎清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34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