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部米仓山地区下三叠统内部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3
作者
沈中延 [1 ,2 ,3 ]
肖安成 [1 ,2 ]
王亮 [1 ,2 ]
郭璟 [1 ,2 ]
魏国齐 [4 ]
张林 [4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3]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秦岭; 米仓山; 早三叠世; 铜街子组; 上扬子; 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人认为四川北部米仓山地区下三叠统内部各组地层之间是整合接触,然而通过构造和沉积学的研究发现下三叠统内部(奥伦尼阶)存在一个区域不整合面。在沉积上表现为环米仓山地区广泛发育的陆相和海相碎屑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的变形特征不一致、不整合面下部地层被削截、古构造的存在等等,通过对古褶皱和古断裂的平面投影,发现古构造走向为东-西向,与勉略构造带走向一致。综合区域大地构造历史,笔者认为在早三叠世奥伦尼期(约249.7~245.0Ma)南秦岭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就已经发生碰撞,碰撞引起了米仓山地区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这一区域不整合面。该碰撞时间不一定是南秦岭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在此处的初始碰撞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313 / 13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印支期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J].
王娟 ;
李鑫 ;
赖绍聪 ;
秦江峰 .
中国地质, 2008, (02) :207-216
[3]   南秦岭佛坪地区五龙花岗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J].
王娟 ;
金强 ;
赖绍聪 ;
秦江峰 ;
李鑫 .
矿物岩石, 2008, (01) :79-87
[4]   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带康县——勉县段蛇绿岩块—铁镁质岩块的SHRIMP年代及其意义 [J].
闫全人 ;
王宗起 ;
闫臻 ;
向忠金 ;
陈隽璐 ;
王涛 .
地质论评, 2007, (06) :755-764
[5]   南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印支期光头山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秦江锋 ;
赖绍聪 ;
李永飞 .
地质通报, 2007, (04) :466-471
[6]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内发现大隆组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宋蜀筠 .
天然气工业, 2006, (09) :32-36+162
[7]   南秦岭张家坝岩体和新院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晏云翔 ;
张成立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425-433
[8]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张国伟 ;
晏云翔 ;
王煜 .
岩石学报, 2005, (03) :711-720
[9]   西秦岭埃达克岩的SHRIMP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金维浚 ;
张旗 ;
何登发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5, (03) :959-966
[10]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胡明毅 ;
张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沉积学报, 2004, (02) :25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