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区域自然保护区群规划——以秦岭山系为例
被引:28
作者:
徐卫华
[1
]
罗翀
[1
,2
]
欧阳志云
[1
]
张路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大熊猫;
连通性;
生境评价;
自然保护区群;
功能区划;
核心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自然保护区群的构建对于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熊猫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以生境评价与通达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群合理布局与功能区优化的程序、内容与方法。研究表明,目前秦岭山系已建与筹建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群初步形成,保护了50%的大熊猫生境,但东部的3个自然保护区尚未全部相连,且整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隔离为20部分,大大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效果的发挥。为优化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建议新建湑水河与锦鸡梁两个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居群为基本单位将核心区调整为4个,并且通过3个连接区的建设加强各大熊猫居群的连通性,以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与迁徙。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山系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思路与依据,对其它地区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及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48 / 165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