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模型的陕西黑河水源区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

被引:9
作者
杨寅群 [1 ,2 ]
李怀恩 [2 ]
杨方社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数学模型; 植被过滤带; 黑河水源区;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3.01.021
中图分类号
P334 [水文实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的方法,以陕西黑河水源区为例,通过植被过滤带水文及泥沙输移模型,分析了植被过滤带的带宽及坡度对入流泥沙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植被过滤带设置方法,并采用污染负荷~泥沙关系法对植被过滤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草地植被过滤带带宽以3~5 m为宜,且应设置于坡度小于60°的河岸岸坡;在黑河水源区内的可设带区域全部设置植被过滤带后,将削减泥沙负荷的21.7%,TP负荷的12.4%和TN负荷的14.3%,植被过滤带能够在黑河水源区的水质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李怀恩
    邓娜
    杨寅群
    史冬庆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7) : 81 - 86
  • [2] VFSMOD模型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模拟与适应性分析[J]. 杨寅群,李怀恩,史冬庆.  环境科学. 2010(11)
  • [3] 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及污染物去除定量化
    吴建强
    [J].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1) : 112 - 117
  • [4] 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邓娜
    李怀恩
    史冬庆
    汪磊
    [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7 (04) : 400 - 406
  • [5] 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悬浮固体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李怀恩
    庞敏
    杨寅群
    杨方社
    孙晓丽
    [J]. 水力发电学报, 2009, 28 (06) : 176 - 181
  • [6] 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黄沈发
    吴建强
    唐浩
    吴健
    王敏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5) : 722 - 728
  • [7] 不同坡度草地含沙水流水力学特性及其拦沙机理
    潘成忠
    上官周平
    [J]. 水科学进展, 2007, (04) : 490 - 495
  • [8] 植被过滤带的定量计算方法
    李怀恩
    张亚平
    蔡明
    王清华
    李越
    [J]. 生态学杂志, 2006, (01) : 108 - 112
  • [9] 非点源营养负荷—泥沙关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李怀恩
    蔡明
    [J]. 地理科学, 2003, (04) : 460 - 463
  • [10] Methods to prioritize placement of riparian buffers for improved water quality
    Tomer, Mark D.
    Dosskey, Michael G.
    Burkart, Michael R.
    James, David E.
    Helmers, Matthew J.
    Eisenhauer, Dean E.
    [J]. AGROFORESTRY SYSTEMS, 2009, 75 (01) : 17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