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记忆建构:缘起、理论与方法

被引:58
作者
周耀林
刘晗
机构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记忆; 数字遗产; 数字知识; 数字人文; 社会记忆;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20.08.008
中图分类号
B842.3 [学习与记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记忆研究有着深厚的多学科思想资源。人类记忆进化到数字时代,记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数字记忆是刻写记忆新的进化形态,从产生初始就受到现代哲学建构论的深刻影响,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记忆建构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原生数字资源,还是各类数字化迁移的实践,都不可避免地卷入社会记忆的建构和演变之中,催生了全球范围内多领域、跨学科、深融合的数字记忆项目的探索性成果。究其本质而言,数字记忆由人类数字化生存之"数据化"印痕构成,与数字身体的存在方式、交往方式密切相关,数字记忆的建构需要遵循面向数字遗产、面向数字知识、面向数字人文的建构理论,进而从数据管理的视角探索数据选择的遗忘机制,为社会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提供合理性依据。在方法维度上,依据主体逻辑、数据逻辑、技术逻辑三个维度实现数字记忆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群体智慧的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研究 [J].
周耀林 ;
杨文睿 ;
姬荣伟 ;
丁玲 .
档案学研究 , 2020, (02) :4-11
[2]   基于数字记忆保存的网络信息存档实践进展研究及启示 [J].
周文泓 ;
代林序 ;
杨梓钒 ;
张玉洁 ;
陈怡 .
情报理论与实践 , 2020, (07) :37-42+36
[3]   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新审视 [J].
牛力 ;
刘慧琳 ;
曾静怡 ;
韩小汀 .
档案学研究, 2019, (05) :67-71
[4]   数字人文视阈下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 [J].
杨文 .
情报资料工作, 2019, (05) :38-45
[5]   数字记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J].
加小双 ;
李宜芳 ;
谭悦 .
山西档案, 2019, (05) :66-71
[7]   档案学与数字人文:档案观的脱节与共生 [J].
加小双 .
图书馆论坛, 2019, 39 (05) :10-16
[8]   数字记忆视角下档案创新开发利用“PDU”模型探析 [J].
牛力 ;
曾静怡 ;
刘丁君 .
档案学通讯, 2019, (01) :65-72
[9]   国内外记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J].
加小双 ;
徐拥军 .
图书情报知识 , 2019, (01) :60-66
[10]   “数字记忆”背景下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研究探析 [J].
牛力 ;
赵迪 ;
韩小汀 .
档案学研究, 2018, (06)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