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洞穴滴水水化学影响

被引:15
作者
向晓晶 [1 ]
李廷勇 [1 ,2 ,3 ]
王建力 [1 ,3 ]
李俊云 [1 ]
陈昀暄 [1 ]
周福莉 [1 ]
张天文 [1 ]
白莹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溶; 基岩; 土壤; 洞穴滴水; 元素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Ca2+、Mg2+和Sr2+在基岩中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39 949ppm、129 607 ppm和123 ppm,在土壤中分别为37 458 ppm、28 360 ppm和49ppm,土壤渗透水中分别为25.55 mg/L、11.04 mg/L和0.026 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 mg/L、37.87 mg/L和0.044 mg/L。Ca、Mg和Sr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不同滴水点的水其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岩-土-水中的分布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芙蓉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叶明阳 ;
李廷勇 ;
王建力 ;
刘仙 ;
王勇 ;
李俊云 ;
王建明 ;
庞巧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684-690
[2]   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变化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J].
叶明阳 ;
李廷勇 ;
王建力 ;
李俊云 ;
刘仙 ;
唐亮亮 ;
衣成城 ;
杨圆鉴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3) :82-86
[3]   重庆芙蓉洞洞穴沉积物δ13C、δ18O特征及意义 [J].
李廷勇 ;
李红春 ;
李俊云 ;
袁道先 ;
唐亮亮 ;
沈川洲 ;
叶成礼 .
地质论评, 2008, (05) :712-720
[4]   重庆芙蓉洞洞穴滴水地球化学初探 [J].
王昕亚 ;
李廷勇 ;
胡蓉 ;
王建力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22-126
[5]   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历史时间估算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桥 ;
雒昆利 ;
董明星 ;
李会杰 ;
李树文 ;
叶成礼 ;
刘强 .
西北地质, 2005, (04) :1-7
[6]   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贵州犀牛洞的研究 [J].
周运超 ;
王世杰 .
地球与环境, 2005, (02) :23-30
[7]   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以北京石花洞为例 [J].
王新中 ;
班凤梅 ;
潘根兴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258-264
[8]   土壤-灰岩岩溶系统中水文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模拟及其意义 [J].
潘根兴 ;
滕永忠 .
地球化学, 2000, (03) :272-276
[9]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元素迁移 [J].
蒋忠诚 .
地理学报, 1999, (05) :438-444
[10]   广西弄拉白云岩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 [J].
蒋忠诚 .
中国岩溶 , 1997, (04)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