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的解释在刑事指导案例中的运行规则

被引:3
作者
肖志珂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目的解释; 指导性案例; 主体间性; 实用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目的解释具有三个内在属性,分别是主客观统一性、主体间性及实用性,目的解释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刑事指导案例分析,目的解释中的目的一般是从立法精神、司法政策、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进行展开的。对指导案例中的目的解读需要规范和限制,具体包括,规范适用不能超出司法解释权限,指导案例应指向同类案例,指导案例应该有一定内容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原因及其对策 [J].
郑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 (01) :100-110
[2]   司法如何统一?——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为实证分析对象 [J].
卢佩 .
当代法学, 2014, 28 (06) :125-139
[3]   实用主义司法理念的价值及限度——以波斯纳为例 [J].
张芝梅 .
学习与探索, 2008, (03) :81-86
[4]   刑法理念与刑法解释 [J].
张明楷 .
法学杂志, 2004, (04) :11-14
[5]  
关于治理腐败“政策失灵”的思考[J]. 张美荣.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S1)
[6]   宪法解释的目的论──兼论法律解释的目的 [J].
高克强 .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3) :8-12
[7]   康德目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 [J].
刘钢 .
哲学研究, 1996, (04) :54-60
[8]  
法律方法[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陈金钊, 2003
[9]  
法律的生长[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美)本杰明·内森·卡多佐(BenjaminN.Cardozo)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