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固碳释氧功能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忠诚 [1 ,2 ]
王淮永 [1 ]
华华 [1 ]
张展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固碳释氧; 生物量; 林木蓄积量;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3.07.021
中图分类号
S718.56 [森林的生态效益];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固碳释氧功能效益,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会同鹰嘴界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等森林类型植被生长状况和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运用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关系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林木平均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阔叶混交林(233.49 t.hm-2)>杉木毛竹混交林(181.18 t.hm-2)>杉木林(82.53 t.hm-2);(2)土壤碳密度表现为:杉木毛竹混交林(42.55 t.hm-2)>阔叶混交林(36.60 t.hm-2)>杉木林(32.94 t.hm-2);(3)主要森林类型的固碳释氧效益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该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效益,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森林建设与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130 +1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倒“U”型研究 [J].
储蓉 ;
周芳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10) :94-99
[2]   广东省不同林分土壤A层有机碳密度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丘娟珍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 29 (03) :61-64
[3]   1999—2003年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马长欣 ;
刘建军 ;
康博文 ;
孙尚华 ;
任军辉 .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1412-1422
[4]   武汉市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碳储量的计量 [J].
袁传武 ;
张华 ;
张家来 ;
郑兰英 ;
孙亮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2) :10-15
[5]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张国庆 ;
王永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217-1225
[6]   积极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大作用 [J].
贾治邦 .
求是, 2008, (04) :50-51
[7]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8]   长白山珲春林区森林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研究 [J].
张三焕 ;
赵国柱 ;
田允哲 ;
玄莲玉 .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26-134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3-16
[10]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