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S-1

被引:15
作者
靳志强 [1 ]
李平兰 [2 ]
机构
[1] 长治学院生化系
[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关键词
乳酸菌; 直投式发酵剂; 高密度; 补料分批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2.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将补料分批培养法与化学中和法相结合,对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流加不同组分配比的补料液,发现碳源(葡萄糖)和氮源是乳酸菌增殖的限制性底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补料液的最优碳氮比为5︰7.5(体积比)。通过5 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实验,对恒速流加、葡萄糖反馈流加和指数流加等3种补糖模式的发酵进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补料模式都可以使菌体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葡萄糖反馈流加由于保持了发酵过程中较低的残糖浓度,获得了较高的菌体密度,菌体干重达到3.889 g/L,较分批培养提高43.8%。
引用
收藏
页码:4 /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GL-7ACA酰化酶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MMR204/pZC1)批式补糖发酵条件优化 [J].
龚巍 ;
陈军 ;
杨蕴刘 .
生物工程学报, 2004, (06) :953-957
[2]   补料方式对酵母菌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J].
童群义 ;
王国成 ;
堵国成 ;
陈坚 .
工业微生物, 2003, (01) :19-22
[3]   透析培养 [J].
耿艺介 .
生物技术通讯, 2000, (01) :54-60
[4]   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J].
陈坚 ;
李寅 ;
毛英鹰 ;
伦世仪 ;
Yoon-MoKoo .
生物工程学报 , 1998, (04) :102-105
[5]   High cell density fed-batch cul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using exponential feeding combined with pH-stat [J].
Kim, BS ;
Lee, SC ;
Lee, SY ;
Chang, YK ;
Chang, HN .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4, 26 (03) :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