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薯乙醇的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

被引:12
作者
张彩霞 [1 ,2 ]
谢高地 [1 ]
李士美 [1 ,2 ]
盖力强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甘薯; 燃料乙醇; 资源潜力; 空间分布;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16.2 [植物能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甘薯在我国分布广、产量高,作为燃料乙醇的非粮源料来源已受国内较多研究者重视,但甘薯在中国的乙醇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壤等数据,运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中国甘薯的空间分布及乙醇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甘薯在中国可分布区极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40°以南的东南部地区,其中,未利用地可分布的总面积为593.7×104hm2。适宜用于发展燃料乙醇原料来源的未利用地面积为29.7×104hm2,按照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计算,其乙醇生产潜力为(83.3~166.6)×104t/a,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北省,其次是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如未来提高生产、管理及储藏技术水平,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甘薯乙醇生产潜力可达391.6×104t/a,可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50%以上的乙醇需求。因此,甘薯是我国极具乙醇生产潜力的重要源料来源,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甘薯乙醇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支持,同时甘薯乙醇产业布局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展潜力:基于农户角度的分析 [J].
杨昆 ;
黄季焜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5) :14-25
[2]   红薯作为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可行性探讨 [J].
何新民 ;
韦本辉 ;
蒋菁 ;
唐洲萍 .
中国热带农业, 2008, (03) :10-11
[3]   中国能源作物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及分布特点 [J].
严良政 ;
张琳 ;
王士强 ;
胡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5) :213-216
[4]   紫肉甘薯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J].
傅玉凡 ;
陈敏 ;
叶小利 ;
张启堂 ;
廖志华 ;
杨春贤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10) :2185-2192
[5]   甘薯茎尖酿酒工艺的初步研究 [J].
李兰 ;
蒋爱凤 .
中国酿造, 2007, (09) :72-74
[6]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的光合特性 [J].
李建梅 ;
邓西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193-196
[7]   农用地分等中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探讨 [J].
袁天凤 ;
张孝成 ;
邱道持 ;
魏朝富 ;
谢德体 .
资源科学, 2007, (01) :48-55
[8]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管天球 ;
谭世平 ;
傅中雄 ;
丁满花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8) :66-68
[9]   抗甘薯黑斑病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J].
赵冬兰 ;
张允刚 ;
唐军 ;
郭小丁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1) :80-83
[10]   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J].
刘庆昌 .
科技导报, 2004, (09)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