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连续霾及重度霾的边界层气候特征

被引:4
作者
彭华青
钱映月
刘端阳
吴嘉梅
过宇飞
机构
[1] 无锡市气象局
关键词
连续霾; 重度霾; 边界层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无锡国家基本观测站1981~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及南京、上海和杭州3个探空站的温度廓线资料,对苏南地区连续霾和重度霾的地面形势和边界层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霾日地面形势主要为均压区型、高压底部或入海高压后部型、冷锋前部型、低压倒槽型和鞍型场;根据地面形势场的变化,连续9d以上霾分4种类型,这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边界层结构变化:Ⅰ型苏南地区受两次大陆高压系统的南压(冷空气的过境),随后分别处于均压区中,该类型逆温层底较低,中层出现逆湿区;Ⅱ型苏南地区受大陆高压底部影响,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消退,大陆高压东移入海,苏南处于均压区中,该类型主要以等温层的形势出现,高湿区主要在底层;Ⅲ型随着长江中上游低压倒槽的发展,大陆高压入海后,苏南地区处于低压倒槽顶部,随着冷空气的南下,苏南地区先后受到均压区、高压底部影响,该类型总体逆温强度较弱,逆温层厚度较薄,低层高湿区贯穿于整个连续霾日过程;Ⅳ型主要受西太平洋暖高压、东北冷涡以及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共同作用,苏南地区随后处于冷锋前部,待冷空气过境后苏南又位于均压区中,该类型逆温强度较强,逆温层顶有逆湿区,逆温层高度越低,地面能见度越低,逆温层强度越强,地面能见度越低;重度霾出现的地面形势主要为均压区、冷锋前部和低压倒槽,重度霾大部分过程逆温层底在近地面,由于本地污染源的排放和外地污染源的侵入,加上逆温或等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底层大湿区,颗粒物的吸湿增长膨大,从而降低地面能见度,形成重度霾。
引用
收藏
页码:1783 / 17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无锡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J].
过宇飞 ;
刘端阳 ;
周彬 ;
夏健 ;
吴莹 ;
胡映红 .
气象, 2013, 39 (10) :1314-1324
[2]   郑州市雾霾天气的低空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J].
王丽 .
河南科技, 2013, (02) :173-173
[3]   华北地区典型污染天大气气溶胶飞机探测个例分析 [J].
张瑜 ;
银燕 ;
石立新 ;
段英 ;
吴志会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432-1438
[4]   杭州市灰霾气候特征及与清洁过程的对比分析 [J].
陈丽芳 .
科技通报, 2012, 28 (07) :31-35
[5]   江苏省快速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日时空变化的影响 [J].
宋娟 ;
程婷 ;
谢志清 ;
苗茜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275-281
[6]   江苏秋季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蓬勃 ;
姜爱军 ;
孙佳丽 ;
姜有山 ;
何鹏程 ;
刘冬晴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 8 (03) :205-212
[7]   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J].
刘玉兰 ;
梁培 ;
刘娟 ;
桑建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1) :55-58
[8]   南阳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 [J].
张雪玲 ;
陈润浩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S1) (S1) :116-119
[9]   北京地区PM10质量浓度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J].
郭利 ;
张艳昆 ;
刘树华 ;
李炬 ;
马雁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607-612
[10]   沈阳地区霾的环境特征研究 [J].
张云海 ;
马雁军 ;
刘宁微 ;
周德平 ;
王扬锋 ;
洪也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1) :263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