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等位基因的PCR检测

被引:12
作者
孙学永
马传喜
司红起
张琪琪
乔玉强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 LMW-GS; Glu-A3等位基因; PCR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在麦谷蛋白中约占75%,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LMW-GS组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尚无统一的、标准的、综合的结论,中国小麦LMW-GS的分布现状尚很少研究。本研究利用7对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标记,对200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Glu-A3位点的分布状况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微核心种质中以c、a、d三个等位亚基的品种数目为多,近一半的品种含Glu-A3c,1/4的品种含Glu-A3a,14.5%的品种含Glu-A3d,三者占总品种数的85%。含Glu-A3b和Glu-A3e的品种各占5%左右,含Glu-A3f的只占1%,因此,对面筋强度作用较大的b、d亚基的数目较少,而对面筋强度作用最小的c亚基却占44.5%。可见通过调整LMW-GS亚基的组成将是改良我国小麦品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CIMMYT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检测 [J].
陈锋 ;
何中虎 ;
Morten Lillemo ;
夏先春 .
作物学报, 2005, (10) :1277-1283
[2]   西藏半野生小麦LMW-G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王志清 ;
龙海 ;
郑有良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兰秀锦 .
遗传学报, 2005, (01) :86-93
[3]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基因的分子克隆 [J].
龙海 ;
魏育明 ;
颜泽洪 ;
郑有良 .
作物学报, 2004, (12) :1179-1184
[4]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J].
孟宪刚 ;
尚勋武 ;
张改生 ;
路建龙 ;
尚立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6) :959-965
[5]   小麦Glu-D3和Glu-B3位点LMW-GS基因特异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J].
赵惠贤 ;
郭蔼光 ;
胡胜武 ;
范三红 ;
张大鹏 ;
任思霖 ;
王瑞娟 .
作物学报, 2004, (02) :126-130
[6]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变异对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影响 [J].
刘丽 ;
周阳 ;
何中虎 ;
王德森 ;
张艳 ;
Pea R.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1) :8-14
[7]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Dx5的PCR检测 [J].
张晓科 ;
魏益民 ;
王新中 ;
李小军 ;
魏凌基 ;
刘斌 ;
高云村 ;
李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34-38+48
[8]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葛淑俊 ;
谢令琴 ;
王静华 ;
卢少源 ;
张荣芝 ;
周树新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 (03) :6-9
[9]   小麦品种麦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变异分析 [J].
陆燕 ;
马传喜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26-130
[10]   部分山东小麦品种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J].
王宪泽 ;
张玲 .
中国粮油学报, 2000, (0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