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垩白性状的差异

被引:34
作者
董明辉
桑大志
王朋
张文杰
杨建昌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垩白度; 垩白粒率; 氮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籽粒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二次枝梗高于一次枝梗;一次枝梗上第6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低;在二次枝梗上,第1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低,第3、4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高;垩白粒率,一般穗下部>中部>上部;一次枝梗上第2粒位籽粒最高,第1或第6粒位籽粒最低;在二次枝梗上,一般以第1粒位籽粒最低。在0~24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和蒸煮品质的关系 [J].
赵步洪 ;
张文杰 ;
常二华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8) :1123-1129
[2]   稻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与改良策略探讨 [J].
吴长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6) :66-71
[3]   中国水稻生产新特点与稻米品质改良 [J].
胡培松 ;
翟虎渠 ;
万建民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04) :33-39
[4]   稻穗颖花开花日序对籽粒胚乳细胞数和米质的影响 [J].
刘立军 ;
谢光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2) :40-45
[5]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J].
程方民 ;
胡东维 ;
丁元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20-24
[6]   稻穗颖花开花时间对胚乳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J].
杨建昌 ;
刘立军 ;
王志琴 ;
郎有忠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3) :46-53
[7]   土壤条件对优质食用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J].
戴平安 ;
周坤炉 ;
黎用朝 ;
刘进明 ;
张玉烛 ;
马国辉 ;
易国英 .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S1) :51-57
[8]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J].
莫惠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4) :8-14
[9]   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J].
朱庆森 ;
曹显祖 ;
骆亦其 .
作物学报, 1988, (03) :182-193
[10]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J].
郭二男 ;
潘增 ;
王才林 ;
卢少华 .
作物学报, 1983, (01)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