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1年青藏高原佩枯错相对水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25
作者
戴玉凤 [1 ,2 ]
高杨 [1 ]
张国庆 [1 ]
向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佩枯错; 水量变化; ICESat; Landsa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湖泊的退缩与扩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2003-2011年Landsat ETM数据和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分别对青藏高原佩枯错湖泊的面积和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估算了湖泊2003-2009年相对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佩枯错面积年内变化明显,湖泊面积冬季最小,春季出现小峰值,秋季达到最大;面积年内波动明显(1.18%),但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分别为0.26%、0.1%和0.29%.2003-2011年湖泊呈退缩趋势,冬季、春季和秋季面积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52km2·a-1、-0.35km2·a-1和-0.61km2·a-1;2003-2009年间湖泊水位下降了1.17m,变化率为-0.05m·a-1;2003-2010年,冬季总水量减少了2.51×108 m3,春季总水量减少了1.74×108 m3,秋季总水量减少了2.80×108 m3,平均相对水量变化率分别为-0.35×108 m3·a-1、-0.21×108 m3·a-1、-0.37×108 m3·a-1.从空间上看,湖泊退缩主要发生在东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气候因素分析表明,佩枯错湖泊退缩秋季主要是因为夏半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冬季和春季则主要是因为冬半年降水量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TM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英文) [J].
夏双 ;
阮仁宗 ;
颜梅春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4) :29-35
[2]   1973-201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冰川变化与湖泊响应 [J].
张淑萍 ;
张虎才 ;
陈光杰 ;
常凤琴 ;
蔡艳凤 ;
郑茜 .
冰川冻土, 2012, (02) :267-276
[3]   1970—2009年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遥感卫星观测证据及原因之商榷 [J].
马颖钊 ;
易朝路 ;
吴家章 ;
金耀 .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81-88
[4]   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变化的遥感制图 [J].
李均力 ;
盛永伟 ;
骆剑承 ;
沈占峰 .
湖泊科学, 2011, 23 (03) :311-320
[5]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 [J].
高荣 ;
钟海玲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2011, 33 (02) :254-260
[6]   青藏高原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郝振纯 ;
江微娟 ;
鞠琴 ;
李丽 ;
王加虎 ;
鲁承阳 ;
畅俊杰 .
冰川冻土, 2010, 32 (06) :1130-1135
[7]   1971-2007年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谭春萍 ;
杨建平 ;
米睿 .
冰川冻土, 2010, 32 (06) :1111-1120
[8]   西藏纳木错1971~2004年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的定量分析 [J].
朱立平 ;
谢曼平 ;
吴艳红 .
科学通报, 2010, 55 (18) :1789-1798
[9]   1975-2008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边多 ;
边巴次仁 ;
拉巴 ;
王彩云 ;
陈涛 .
地理学报, 2010, 65 (03) :313-319
[10]   基于多时相图谱的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检测研究 [J].
贾珅玥 ;
肖鹏峰 .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04) :78-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