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2003-2011年青藏高原佩枯错相对水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25
作者:
戴玉凤
[1
,2
]
高杨
[1
]
张国庆
[1
]
向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佩枯错;
水量变化;
ICESat;
Landsa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湖泊的退缩与扩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2003-2011年Landsat ETM数据和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分别对青藏高原佩枯错湖泊的面积和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估算了湖泊2003-2009年相对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佩枯错面积年内变化明显,湖泊面积冬季最小,春季出现小峰值,秋季达到最大;面积年内波动明显(1.18%),但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分别为0.26%、0.1%和0.29%.2003-2011年湖泊呈退缩趋势,冬季、春季和秋季面积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52km2·a-1、-0.35km2·a-1和-0.61km2·a-1;2003-2009年间湖泊水位下降了1.17m,变化率为-0.05m·a-1;2003-2010年,冬季总水量减少了2.51×108 m3,春季总水量减少了1.74×108 m3,秋季总水量减少了2.80×108 m3,平均相对水量变化率分别为-0.35×108 m3·a-1、-0.21×108 m3·a-1、-0.37×108 m3·a-1.从空间上看,湖泊退缩主要发生在东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气候因素分析表明,佩枯错湖泊退缩秋季主要是因为夏半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冬季和春季则主要是因为冬半年降水量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