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空间粒度效应

被引:37
作者
陈永林 [1 ,2 ]
谢炳庚 [1 ]
李晓青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空间粒度效应; 长沙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4.010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3年的遥感图像对长沙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Arc GIS 10.0、ENVI4.8、Fragstats 4.0和Excel 2007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上推尺度像元的比例占优法改变空间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粒度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类型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各土地类型的指数呈现出3种变化趋势:增大、减小及无明显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粒度越小,对斑块密度及斑块形状指数变化的影响越明显。空间粒度越大,对斑块结合度和斑块集聚度变化的影响越明显。2景观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缓慢减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蔓延度指数呈减小的趋势,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大的趋势。90 m是本研究中分析空间粒度的最佳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干旱内陆河流湿地景观破碎化模型构建与尺度分析——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 [J].
谢作轮 ;
赵锐锋 ;
张丽华 ;
祝稳 ;
李洁 ;
梁丹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11) :1834-1845
[2]   基于粒度反推法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以海口市秀英区为例 [J].
陆禹 ;
佘济云 ;
陈彩虹 ;
佘宇晨 ;
罗改改 .
生态学报, 2015, 35 (19) :6384-6393
[3]   多尺度粒度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以镇江市为例 [J].
乔伟峰 ;
吴江国 ;
王亚华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3) :120-126
[4]   聚落景观粒度空间转换响应及机理分析 [J].
马丽梅 ;
王观湧 ;
杨伟 ;
于泳 ;
张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4) :276-281
[5]   县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粒度效应——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J].
耿焕侠 ;
张小林 ;
李红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10) :1418-1424
[6]   广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粒度效应分析 [J].
秦鹏 ;
董玉祥 .
资源科学, 2013, 35 (11) :2239-2247
[7]   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巴彦县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郭琳 ;
宋戈 ;
张远景 ;
王盼盼 .
资源科学, 2013, 35 (10) :2052-2060
[8]   黄土高原丘陵区景观特征与景观指数粒度效应研究 [J].
刘源鑫 ;
焦峰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3) :23-27+31
[9]   多空间粒度下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差异 [J].
冀亚哲 ;
张小林 ;
吴江国 ;
李红波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5) :54-62+1
[10]   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多尺度调控决策 [J].
傅丽华 ;
谢炳庚 ;
张晔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