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

被引:45
作者
赵映慧 [1 ]
郭晶鹏 [1 ,2 ]
毛克彪 [2 ]
项亚楠 [1 ]
李怡函 [3 ]
韩家琪 [2 ]
吴馁 [4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4]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强度指数; ESDA; 粮食灾损; q统计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83002 ; 0837 ;
摘要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研究其自然灾害演变特征及粮食灾损规律,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基于Python语言编程获取1949-2015年中国31省市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构建灾害强度指数分析不同灾种的时序特征分异,利用趋势分析、ESDA方法分析不同灾种在省域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冷热区;再获取1949-2015年粮食种植数据,通过粮食灾损估算模型、定义粮食灾损率、地理空间探测器,计算并检验中国粮食损失时空特征及分异性。结果表明:(1)相比受灾面积曲线,本文构建的灾害程度指数能够更好揭示自然灾害时序演变特征;(2)1949-2015年期间中国两大主力灾害(洪灾、旱灾)交替出现,未来5~10年以洪灾为主;(3)灾种排序旱灾>洪灾>风雹>低温>台风,其中旱灾、洪灾受灾占比过半;(4)省域不同灾种间空间趋势变化特征明显,区域受灾面积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且北部灾种单一、南部多灾并发;(5)自然灾害受灾总和、旱灾、雹灾、低温空间上全局自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模式分布,洪涝、台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呈集聚模式;(6)1949-2015年灾害、灾损量、灾损率整体时序趋势呈现先升后降,2000年为临界点,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单因子解释力度差异显著,多因子交互均呈非线性增强关系,胡焕庸线两侧冷热点分布呈两极化且其重心向北迁移。建议政府加强除旱减雹(西北)、除旱排内涝(东北)、排涝防冻(中部)、排涝预台(东南沿海)等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西北(环境恶劣)、东北(中国粮仓)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保护区,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以保证中国粮食丰产增收。
引用
收藏
页码:1261 / 127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
王劲峰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16-134
[2]   OSDS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谢帅 ;
刘士彬 ;
段建波 ;
戴芹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 18 (10) :1332-1340
[3]   1961~2010年中国农业洪旱灾害时空特征、成因及影响 [J].
顾西辉 ;
张强 ;
张生 .
地理科学, 2016, 36 (03) :439-447
[4]   中国近期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分析(英文) [J].
杜心栋 ;
金晓斌 ;
杨悉廉 ;
杨绪红 ;
项晓敏 ;
周寅康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 (04) :387-398
[5]   地理学时空数据分析方法 [J].
王劲峰 ;
葛咏 ;
李连发 ;
孟斌 ;
武继磊 ;
柏延臣 ;
杜世宏 ;
廖一兰 ;
胡茂桂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9) :1326-1345
[6]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 [J].
曹罗丹 ;
李加林 ;
叶持跃 ;
徐谅慧 ;
袁麒翔 ;
王明月 ;
马仁锋 ;
黄大鹏 .
地理研究, 2014, 33 (09) :1778-1790
[7]   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空间特征分析 [J].
闫绪娴 .
经济地理, 2014, 34 (05) :34-40
[8]   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危险度评价 [J].
刘斌涛 ;
陶和平 ;
刘邵权 ;
于慧 .
地理研究, 2014, 33 (02) :225-236
[9]   区域泥石流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军都山区为例 [J].
程维明 ;
夏遥 ;
曹玉尧 ;
宋杨 ;
刘海江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595-606
[10]   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刘峰贵 ;
张海峰 ;
周强 ;
刘佩 ;
陈琼 ;
李春花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2) :23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