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存在及其与东邻地区岩溶的对比
被引:17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崔之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古岩溶;
覆盖型岩溶;
岩溶双层夷平面;
红色风化壳;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2 [区域岩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古岩溶属形成于土下环境,经刻蚀作用剥露地表后,以石林、岩墙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山顶夷平面的外围,并不同程度地叠置气下改造特征。根据青藏高原及东邻岩溶区覆盖型岩溶和红色风化壳的剥露情况及改造特征对比,作者认为上述地区覆盖型岩溶从东到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不同表现是不同程度刻蚀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关于夷平面[J]. 科学通报, 1998, (17) : 1794 - 1805崔之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 378 - 386崔之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陈怀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 [4] 青藏高原夷平面与岩溶时代及其起始高度[J]. 科学通报, 1996, (15) : 1402 - 1406崔之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陈怀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 [6] 青藏高原喀斯特的若干问题[J]. 山地研究, 1991, (02) : 65 - 72+137王富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 [8] 贵州普定岩溶地貌[J]. 中国岩溶, 1988, (02) : 77 - 86俞锦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章海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
- [9] 贵州西部的岩溶地貌[J]. 中国岩溶, 1987, (04) : 85 - 92+99杨明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张英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P.Smart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T.Waltham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10] 黔南岩溶发育规律的探讨[J]. 中国岩溶, 1984, (02) : 39 - 52+174-177张世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