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磨子潭断裂的运动学涡度、应变速率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8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向必伟
魏鑫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晓天—磨子潭断裂; 同造山糜棱岩化作用; 运动学涡度; 应变速率; 超高压岩石折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晓天—磨子潭断裂作为北大别带与北淮阳带的地表分界线,是大别造山带内重要的折返边界之一。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糜棱岩化过程中温-压条件的计算、糜棱岩中石英C轴组构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计算晓天—磨子潭断裂内同造山糜棱岩化过程的运动学涡度和应变速率。变形温-压条件指示糜棱岩形成于30~40km的深部,明显大于早白垩世以来的剥蚀深度,指示断裂带糜棱岩化过程发生于同造山折返过程中。涡度分析表明,断裂带的涡度值大于0.9,指示其变形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并说明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晚期折返的驱动力表现为浮力。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均指示了一致的上盘向NW的运动方式。断裂带同造山糜棱岩化过程的应变速率为10-10s-1左右,表明造山带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晓天—磨子潭断裂的构造演化对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的指示 [J].
向必伟 ;
王勇生 ;
朱光 ;
石永红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2) :1639-1650
[2]   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J].
林伟 ;
王清晨 ;
石永红 .
岩石学报, 2005, (04) :1195-1214
[3]   大别造山带北部卢镇关杂岩的U-Pb锆石年龄 [J].
江来利 ;
Wolfgang Siebel ;
陈福坤 ;
刘贻灿 ;
储东如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11-419
[4]   岩石密度和超高压岩石折返速率 [J].
杨建平 ;
金振民 ;
欧新功 ;
徐海军 .
岩石学报, 2005, (02) :427-437
[5]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J].
许志琴 ;
张泽明 ;
刘福来 ;
杨经绥 ;
李海兵 ;
杨天南 ;
邱海峻 ;
李天福 ;
孟繁聪 ;
陈世忠 ;
唐哲民 ;
陈方远 .
地质学报, 2003, (04) :433-450+593
[6]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新发现的微粒金刚石 [J].
徐树桐 ;
刘贻灿 ;
陈冠宝 ;
R. Compagnoni ;
F. Rolfo ;
何谋春 ;
刘惠芳 .
科学通报, 2003, (10) :1069-1075
[7]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J].
王清晨 ;
林伟 .
地学前缘, 2002, (04) :257-265
[8]   扬子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 [J].
周建波 ;
郑永飞 ;
李龙 ;
谢智 .
地质学报, 2001, (03) :338-352
[9]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9-17
[10]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历史及折返过程 [J].
江来利 ;
刘贻灿 ;
吴维平 ;
苏文 .
地质科学, 1999, (04) :43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