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中国乡村振兴要素识别与发展类型诊断——基于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信息挖掘分析
被引:43
作者:
谢臻
[1
]
张凤荣
[1
]
陈松林
[2
]
韦素琼
[2
]
敖佳
[1
]
高阳
[1
]
伦飞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发展要素;
投影寻踪分类;
诊断体系;
美丽乡村示范村;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分类推进、精准施策、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思路,对乡村发展类型的科学诊断可有效服务于战略的分类实施。以中国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代表构建乡村发展"成功案例"数据库,从中深度挖掘乡村发展内外性"要素-组合"信息,结合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乡村振兴诊断体系,以求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源、工业基础、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资源要素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禀赋基础,其中市场需求要素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外部性,生计资源要素在乡村发展内部性要素中最为关键;②要素组合的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潜能,"成功案例"识别出10类乡村振兴要素组合,其中生计资源优越-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交通优势-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的组合最具备振兴潜能;③基于"要素-组合"禀赋建立包含评价体系和分类体系的乡村振兴诊断体系,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优先振兴型、预备振兴型、保留维持型和衰落搬迁型。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门别类有序推进,避免"就村兴村"和"村村谈振兴"的狭隘发展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048 / 1058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