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中的个体指向方法:理论、技术与挑战

被引:6
作者
杨之旭
辛自强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
个体指向方法; 整体互动观; 配置频次分析; ISOA; LICUR; ROPstat;
D O 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12.006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作为整体互动观的派生方法,个体指向方法不同于变量指向方法,它主张以个体为中心,目的是识别具有同质性的个体亚组。整体互动观中的整体主义强调系统具有不可还原性、不可分解性和自组织性,互动主义主张系统内与系统间的成分交互影响。个体指向分析技术包括聚类分析、配置频次分析、ISOA、LICUR、潜在类别分析和混合增长模型等。该方法最初多被应用于发展心理学领域,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组织行为学和社区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领域。未来的个体指向研究应该规范术语使用,在描述现象的同时增加对现象的预测,并且尝试同时使用个体指向方法与变量指向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62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腐败行为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研究 [J].
魏子晗 ;
詹雪梅 ;
孙晓敏 .
心理科学, 2015, 38 (06) :1459-1465
[2]   基于转变矩阵描述的个体阶段性发展:潜在转变模型 [J].
王碧瑶 ;
张敏强 ;
张洁婷 ;
胡俊 .
心理研究, 2015, 8 (04) :36-43
[3]   增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类别个体发展趋势 [J].
王孟成 ;
毕向阳 ;
叶浩生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4) :220-241+246
[4]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建议[J]. 张志学,鞠冬,马力.心理学报. 2014(02)
[5]   实证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与理论解释:我们需要理解的十对概念 [J].
辛自强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 34 (03) :7-15+28
[6]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个体定向的理论与方法 [J].
纪林芹 ;
张文新 .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11) :1563-1571
[7]   童年中晚期攻击的发展轨迹和性别差异:基于母亲报告的分析 [J].
陈亮 ;
张文新 ;
纪林芹 ;
陈光辉 ;
魏星 ;
常淑敏 .
心理学报, 2011, 43 (06) :629-638
[8]   潜在类别分析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张洁婷 ;
焦璨 ;
张敏强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12) :1991-1998
[9]   发展心理学并非实验科学 [J].
辛自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 :73-79
[10]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自尊、交往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J].
赵景欣 ;
申继亮 ;
刘霞 .
心理科学, 2008, (04) :82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