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何冬燕 [1 ]
邓学良 [2 ]
赵勇 [3 ]
机构
[1] 安徽省气候中心
[2]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P426.61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个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3月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升温幅度与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3月地表温度升温幅度的主空间分布型为边缘升温大、中心升温小,低海拔大、高海拔小。这种升温形势与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升温幅度大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较常年偏少;而升温幅度小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升温弱年大气环流的形势和各种天气系统的配置为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提供了更有利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其中100 hPa南亚高压强度整体偏强并向东西方向伸展,500 hPa极涡增强偏东、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之间大脊增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J].
毛文书 ;
王谦谦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267-1275
[2]   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 [J].
柳艳香 ;
赵振国 ;
朱艳峰 ;
王建平 ;
陈丽华 .
高原气象, 2008, (04) :807-813
[3]   青藏高原前期冬春季地面热源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J].
刘晓冉 ;
李国平 ;
程炳岩 .
大气科学 , 2008, (03) :561-571
[4]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 [J].
王同美 ;
吴国雄 ;
万日金 .
高原气象, 2008, (01) :1-9
[5]   青藏高原加热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刘新 ;
李伟平 ;
许晃雄 ;
吴国雄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87-1292
[6]   江淮流域的旱涝研究 [J].
钱永甫 ;
王谦谦 ;
黄丹青 .
大气科学, 2007, (06) :1279-1289
[7]   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Ⅰ:统计特征 [J].
潘敖大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4) :487-494
[8]   南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青藏高原地表潜热通量特征分析 [J].
杨莲梅 ;
张庆云 .
高原气象, 2007, (03) :435-441
[9]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 [J].
刘梅 ;
胡洛林 ;
濮梅娟 ;
杨秋明 .
气象科学, 2007, (03) :294-301
[10]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J].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6, (06) :97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