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超
艾慧
机构
[1]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0305 ;
摘要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于就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既可以产生创造效应,又可以产生破坏效应,两者在未来会是一个并存的局面,到底影响程度会往哪个方向倾斜,比如,会受到厂商对利润的考量、政府政策和失业者自身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我国就业的优化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智能与就业:替代还是推升? [J].
李佳 ;
车田天 ;
杨燕绥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1, (01) :30-39
[2]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J].
隆云滔 ;
刘海波 ;
蔡跃洲 .
中国软科学, 2020, (12) :56-64
[3]   人工智能会加剧资本主义失业风险吗——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
唐永 ;
张衔 .
财经科学, 2020, (06) :51-65
[4]   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智能化促进了高质量就业吗 [J].
王文 .
经济学家, 2020, (04) :89-98
[5]   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进展与中国情景下的理论分析框架 [J].
邱玥 ;
何勤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0, 37 (02) :90-103
[6]   人工智能的就业反极化效应研究 [J].
潘丹丹 .
现代经济探讨, 2019, (12) :25-31+65
[7]   人工智能发展、劳动分类与结构性失业研究 [J].
陈明生 .
经济学家, 2019, (10) :66-74
[8]   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综述 [J].
杨伟国 ;
邱子童 ;
吴清军 .
中国人口科学, 2018, (05) :109-119+128
[9]   人工智能与就业研究新进展 [J].
张鹏飞 .
经济学家, 2018, (08) :27-33
[10]   无产阶级会沦为无用阶级吗? [J].
蒋红群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 (07) :1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