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61
作者
冯昌格 [1 ]
刘绍文 [2 ]
王良书 [1 ]
李成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热状态;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km,平均为22.6±3.0℃/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752 / 276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现今地温特征及其与天然气生成关系研究[J]. 周庆华,冯子辉,门广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 [2]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
    崔军平
    任战利
    苏勇
    张盛
    刘丽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 445 - 450
  • [3] 地温—地压场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以辽东湾地区为例
    李潍莲
    刘震
    于水
    朱木山
    代春萌
    [J]. 天然气工业, 2006, (09) : 17 - 20+161
  • [4]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袁玉松
    马永生
    胡圣标
    郭彤楼
    付孝悦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 1118 - 1126
  • [5]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
    孙占学
    张文
    胡宝群
    潘天有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 130 - 134
  • [6] 库车前陆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王良书
    李成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于大勇
    贾承造
    魏国齐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79 - 83
  • [7]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王国力
    蔡立国
    汪集旸
    施小斌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1) : 28 - 31+38
  • [8]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y in Jiyang depression of Shengli Oilfield, East China[J]. GONG Yuling1,2, WANG Liangshu1, LIU Shaowen1, LI Cheng1, HAN Yongbing1, LI Hua1, LIU Bo1 & CAI Jingong3 1.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2. Department of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 China;3. Earth Science Institution of Shengli Oilfield, Dongying 257015, China.Science in Ch
  • [9] 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
    龚育龄
    王良书
    刘绍文
    郭令智
    蔡进功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 652 - 658
  • [10]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王良书
    李成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王勤
    葛锐
    贾承造
    魏国齐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 403 -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