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徐兆礼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东海; 赤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依据2002~2003年东海赤潮高发区(122~12330E、29~32N)及东海122~125E、29~32N海域4季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东海近海春季赤潮爆发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网目孔径0.505mm)总生物量4季平均为170.75mg/m3,春季略低于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种类数及优势种种数(3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78)的特征.随着冬季到春季水温逐渐升高,该水域生物量迅速上升,优势种种数却没有同步升高,仅有个别优势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种群数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平均丰度142.10mg/m3,占总丰度68.09%).这种生物量与群落变化的不同步、不对称性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形成了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的生物环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 /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Ⅰ.数量分布[J]. 徐兆礼,王荣,陈亚瞿.水产学报. 2003(S1)
[2]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 [J].
周名江 ;
颜天 ;
邹景忠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31-1038
[3]   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 [J].
周遵春 ;
马志强 ;
薛克 ;
王年斌 ;
郭皓 ;
韩德武 .
水产科学, 2002, (02) :9-12
[4]   辽宁近海浮游植物与夜光藻赤潮的关系 [J].
董婧 ;
王文波 ;
刘海映 .
水产科学, 2000, (01) :17-20
[5]   海洋岛与王家岛周围海域赤潮生物夜光藻生态初探 [J].
董婧 ;
刘海映 ;
李培军 ;
赵燕 .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04) :48-51
[6]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J].
齐雨藻 ;
黄长江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37-342
[7]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J].
黄长江 ;
杞桑 ;
齐雨藻 ;
林小涛 ;
欧强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48-352+352
[8]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生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J].
黄长江 ;
齐雨藻 ;
黄奕华 ;
林小涛 .
海洋与湖沼, 1997, (03) :245-255
[9]   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密度变化率动态模型研究 [J].
黄伟建 ;
齐雨藻 ;
朱从举 ;
骆育敏 .
海洋与湖沼, 1996, (01) :29-34
[10]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 [J].
王寿松 ;
冯国灿 ;
夏综万 ;
史键辉 ;
齐雨藻 ;
吕颂辉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46-15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