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岭回归模型的分析

被引:10
作者
徐林清
聂楠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 累积平均密度; 岭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8 [环境污染调查];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1204 ;
摘要
根据污染的IPAT模型,可以将污染排放密度直接分解为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污染排放强度三个因子,但若考虑污染及经济活动在次级区域的不均衡分布情况,污染排放密度与这些因子之间就不再是恒等关系。如污染排放与人口、经济活动同向集聚,会加剧污染对环境和社会的冲击作用,诱发不良社会事件的发生。在污染排放总量不变条件下,可以通过人口与经济活动的适度分散化及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单位GDP污染强度的方法减缓污染排放对环境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FDI与中国制造业污染集聚度的关系分析 [J].
蒋兰陵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10) :128-131
[3]   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丁唯佳 ;
吴先华 ;
孙宁 ;
王桂芝 ;
巢惟忐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2, 31 (03) :499-506
[4]   我国能源强度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分析 [J].
姜磊 ;
季民河 .
财经科学, 2012, (02) :119-124
[5]   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地区经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J].
朱远程 ;
张士杰 .
特区经济, 2012, (01) :77-79
[7]   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J].
彭希哲 ;
朱勤 .
人口研究, 2010, 34 (01) :48-58
[8]   中国制造业集聚强度与显著性——基于方差假设检验 [J].
赵果庆 ;
罗宏翔 .
经济管理, 2009, 31 (07) :28-36
[9]   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 [J].
王立猛 ;
何康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862-869
[10]   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5, (05) :76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