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16
作者
司学强
张金亮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博兴洼陷; 滩坝砂岩; 次生孔隙; 溶蚀作用; 成岩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88.212.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1 ;
摘要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地层压力分析,研究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博兴洼陷地层中的上升流为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在CO2和有机酸作用下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的转化也为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贡献。在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或断层较发育的区域次生孔隙较发育,在构造高部位侧翼的厚层滩坝砂岩次生孔隙也较发育。依据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性质和产状、碎屑颗粒的性质将博兴洼陷滩坝砂岩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区域次生孔隙最为发育,可成为较好的油气聚集区;碳酸盐胶结和压实-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次之,但也可以成为油气聚集区;压实成岩相基本不具储集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陆相储层沉积学进展.[M].林壬子;张金亮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J].
姜福杰 ;
庞雄奇 ;
姜振学 ;
李素梅 ;
田丰华 ;
张晓波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2) :69-74
[3]   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J].
张金亮 ;
杜桂林 .
矿物岩石, 2006, (03) :85-93
[4]   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前沿 [J].
李忠 ;
陈景山 ;
关平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13-2122
[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J].
施振飞 ;
张振城 ;
叶绍东 ;
蔡晓明 ;
孙建孟 .
沉积学报, 2005, (03) :429-436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J].
赵国泉 ;
李凯明 ;
赵海玲 ;
刘锐娥 ;
孙粉锦 ;
狄永军 ;
李永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53-55+75
[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成岩与储渗结构特征 [J].
田成 ;
李艳军 ;
曾卫东 ;
李春柏 ;
张海桥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83-87
[8]   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 [J].
陈永峤 ;
于兴河 ;
周新桂 ;
刘计国 ;
陈占坤 ;
张守鹏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1) :68-74
[9]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J].
郭春清 ;
沈忠民 ;
张林晔 ;
徐大庆 ;
苗德玉 ;
陆现彩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3)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