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温度在监测湖区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

被引:6
作者
何战英 [1 ]
林丹丹 [2 ]
朱蓉 [1 ]
宫鹏 [3 ]
郭家钢 [1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2]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螺; 环境监测; 卫星通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钉螺孳生地和无钉螺孳生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探讨LST在监测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西省退田还湖区和赣江堤内洲滩,按有螺、无螺分为4个试区,从遥感图片中提取植被指数(NDVI)和LST,比较二者在钉螺孳生区和无钉螺孳生区的差别,从而说明LST在判别湖区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结果东风圩(退田还湖区)的NDVI主要在0-0.20范围, 2个有螺区域的NDVI主要在0.20-0.40之间。4个试区的N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9, P<0.01)。东风圩LST是24-30℃,五洲头-无螺区的LST主要在23-28℃范围,五洲头-有螺区取值在22-26℃,长江洲的LST较低,其值主要位于20-24℃之间。4个试区的LST值总体分布不同(X2=115.2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无螺区的NDVI低于有螺试区,而LST较高。结论钉螺孳生地和非钉螺孳生地的NDVI和(或)LS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ST对某区域是否适宜钉螺孳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利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进行全国旱情监测研究 [J].
齐述华 ;
王长耀 ;
牛铮 .
遥感学报, 2003, (05) :420-427+436
[2]   遥感技术用于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生态的监测 [J].
张世清 ;
姜庆五 ;
汪天平 ;
赵根明 ;
葛继华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05) :31-34+94
[3]   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 [J].
王鹏新 ;
龚健雅 ;
李小文 ;
王锦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527-533
[4]   鄱阳湖区地理环境与血吸虫病传播 [J].
林丹丹 ;
张绍基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2) :15-18
[5]   利用遥感图像对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的聚类分析 [J].
林涛 ;
姜庆五 ;
林丹丹 ;
陈红根 ;
赵根明 ;
刘建翔 ;
张绍基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05) :25-27+74
[6]   植被指数-地面温度特征空间的生态学内涵及其应用 [J].
江东 ;
王乃斌 ;
杨小唤 ;
刘红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46-152
[7]   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关系的研究 [J].
张功华 ;
汪天平 ;
张世清 ;
吴维铎 ;
陈季然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8, (06) :64-67
[8]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 [J].
田庆久 ;
闵祥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4) :10-16
[9]  
卫生统计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杨树勤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