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社会模型的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实例研究

被引:17
作者
潘理虎 [1 ,2 ]
黄河清 [1 ]
姜鲁光 [1 ]
甄霖 [1 ]
机构
[1]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人工社会; 土地利用; 洪水风险; 农户行为; 基于主体建模; 生态补偿; 退田还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01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补偿者和受偿者意愿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在我国许多地区开展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减少洪涝灾害与生态环境退化负面效应,研究构建了基于农户、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补偿模型,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标准、洪灾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劳动力本地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户主体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鄱阳湖区莲湖乡为实例,以农户和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为基本准则,利用构建的多主体模型模拟了不同补偿机制下退田还湖政策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政府给予农户的经济补偿可以使农户自愿实施退田,但在不同情景下,政府实施退田还湖的代价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限差距显著。企业参与不仅能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发展壮大当地经济,提高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均有助于推进退田还湖政策的有效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07 / 20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农户行为的土地利用人工社会模型的构造与应用 [J].
黄河清 ;
潘理虎 ;
王强 ;
郑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353-367
[2]   鄱阳湖区1959年至2005年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减灾对策 [J].
彭锐 ;
黄河清 ;
郑林 .
资源科学, 2009, 31 (05) :731-742
[3]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 [J].
李芬 ;
甄霖 ;
黄河清 ;
韩鹏 ;
刘雪林 ;
姜鲁光 ;
魏云洁 .
资源科学, 2009, 31 (04) :580-589
[4]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J].
陈峰云 ;
刘伟 ;
吴宜进 ;
蔡崇法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5) :659-663
[5]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J].
王凤 ;
吴敦银 ;
李荣昉 .
湖泊科学, 2008, (04) :500-506
[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演化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J].
吴菊 ;
郑林 ;
陈建军 .
经济地理, 2008, (02) :300-303
[7]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J].
李文华 ;
李芬 ;
李世东 ;
刘某承 .
生态经济, 2007, (11) :151-153+159
[8]   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J].
杨光梅 ;
闵庆文 ;
李文华 ;
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生态学报, 2007, (10) :4289-4300
[9]   鄱阳湖区洪灾风险与农户脆弱性分析 [J].
马定国 ;
刘影 ;
陈洁 ;
郑林 ;
张文江 .
地理学报, 2007, (03) :321-332
[10]   鄱阳湖流域1955-2002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郭华 ;
苏布达 ;
王艳君 ;
姜彤 .
湖泊科学, 2007, (02) :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