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

被引:149
作者
王强
赵振华
熊小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高分异I型花岗岩; 构造环境; 桐柏—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讨论 ,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存在过碱性( peralkaline)和铝质 (aluminous)A型花岗岩。过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 ,其ACNK =0 .72~ 0 .97,NKA =1.0 2。铝质A型花岗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岩石类型也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 ;其SiO2 含量为 67.73%~ 77.60 % ,富碱 (Na2 O +K2 O含量为 7.97%~9.76% ) ,ACNK =0 .72~ 1.0 3,NKA =0 .84~ 0 .97,属于偏铝质 -微过铝质岩石 ;轻稀土元素富集 ,负铕异常明显 (δEu =0 .12~ 0 .57) ,Zr、Nb、Ga、Y富集。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比 ,研究区高硅 (SiO2 >72 % )的铝质A型花岗岩富Fe(FeOT>1.50 % ) ,高Zr +Nb +Ce +Y和Ga/Al,具有较高的Zr饱和温度 ( 84 5~ 880℃ )。研究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期后环境 ,标志着桐柏—大别造山带在晚白垩世进入了伸展塌陷阶段及碰撞 -叠覆造山的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6+315 +3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 [J].
马昌前 ;
杨坤光 ;
许长海 ;
李志昌 ;
CarlEhlers .
岩石学报, 1999, (03) :379-394
[2]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3]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J].
金成伟 ;
郑祥身 .
岩石学报, 1998, (04) :88-97
[4]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J].
许保良 ;
阎国翰 ;
张臣 ;
李之彤 ;
何中甫 .
地学前缘, 1998, (03) :113-124
[5]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马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6) :575-580
[6]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和花岗岩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谢智,陈江峰,周泰禧,张巽 .
岩石学报, 1996, (03) :401-408
[7]   大别造山带东部燕山晚期区域变质-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抬升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 [J].
简平 ;
马昌前 ;
杨坤光 .
地球科学, 1996, (05) :65-69
[8]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J].
赵振华,王中刚,邹天人,增田彰正 .
地球化学, 1996, (03) :205-220
[9]   苏鲁-大别山变质带岩石大地构造学 [J].
翟明国 ;
从柏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58-264
[10]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