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名出资——对《公司法解释(三)》相关规定的批判与发展

被引:57
作者
张双根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名出资; 间接参股; 信托型隐名出资; 合伙型隐名出资;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4.02.011
中图分类号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隐名出资在我国远未形成系统理论,《公司法解释(三)》(法释[2011]3号)的相关规定不乏矛盾甚至错误之处。对隐名出资现象,本文尝试进行类型化归纳,探讨隐名出资合同构造自由的边界,尤其与现行公司法制度间的协调,主张隐名出资的法律性质是实际出资人的间接参股,其背后的合同有信托型与合伙型两种形式,进而在此前提下,分析隐名出资所牵涉的各方面关系的具体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7+177 +17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认真对待公司法:基于股东间协议的司法实践的考察 [J].
陈群峰 .
中外法学, 2013, 25 (04) :831-846
[2]   论股权善意取得的依据与法律适用 [J].
郭富青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4) :7-16
[3]   隐名出资纠纷司法审裁若干问题探讨 [J].
甘培忠 ;
周淳 .
法律适用, 2013, (05) :18-24
[4]   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 [J].
姚明斌 .
政治与法律, 2012, (08) :82-93
[5]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解释(三)》的解读 [J].
胡晓静 ;
崔志伟 .
当代法学, 2012, 26 (04) :32-38
[6]   对外投资中显名股东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J].
李国旗 ;
莫晓峰 .
法学杂志, 2011, 32 (10) :129-131
[7]   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及其效力认定 [J].
赵旭东 ;
顾东伟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19 (02) :141-148
[8]   试论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 [J].
彭娟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2) :74-75+93
[9]   试析股东资格认定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J].
周友苏 .
法学, 2006, (12) :78-84
[10]   股东资格的法律确认 [J].
虞政平 .
法律适用, 2003, (08)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