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的QTL定位

被引:23
作者
刘鹏飞 [1 ,2 ]
蒋锋 [1 ]
王汉宁 [1 ]
王晓明 [1 ,2 ]
机构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玉米; 复合区间作图; 叶夹角; 叶向值; QTL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评价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甜玉米自交系组合T14×T4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92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260cM,平均图距6.56cM。通过测定F2、F2:3家系的叶夹角和叶向值,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两个世代中共检测到26个QTL,其中14个与叶夹角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5、6、7和8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3%~26.2%;12个与叶向值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7和10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1%~20.7%。在第2、3、5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1、1、2个同时在F2、F2:3家系都稳定表达的QTL,分别落在区间bnlg1329~bnlg1613、umc1148~umc2275和umc1097~umc1692,可作为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候选基因。发现1个同时控制叶夹角和叶向值性状的QTL,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bnlg1017-umc2129区间,对两性状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0.8%和10.6%。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玉米耐密型育种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陆地棉矮秆突变体株高和纤维品质的QTL定位及相关性研究 [J].
王新坤 ;
潘兆娥 ;
孙君灵 ;
何守朴 ;
唐灿明 ;
杜雄明 .
核农学报, 2011, 25 (03) :448-455
[2]   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QTL作图 [J].
李永祥 ;
王阳 ;
石云素 ;
宋燕春 ;
王天宇 ;
黎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2) :408-418
[3]   氮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玉米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J].
刘宗华 ;
谢惠玲 ;
王春丽 ;
田国伟 ;
卫晓轶 ;
胡彦民 ;
崔党群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05) :845-851
[4]   小麦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J].
武玉清 ;
刘录祥 ;
郭会君 ;
赵林姝 ;
赵世荣 .
核农学报, 2007, (06) :545-549
[5]   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QTL分析 [J].
于永涛 ;
宋燕春 ;
黎裕 ;
石云素 ;
王天宇 .
玉米科学 , 2007, (05) :1-5+11
[6]   玉米杂交种掖单13号的SSR连锁图谱构建与叶夹角和叶向值的QTL定位与分析 [J].
路明 ;
周芳 ;
谢传晓 ;
李明顺 ;
徐云碧 ;
Marilyn Warburton ;
张世煌 .
遗传, 2007, (09) :1131-1138
[7]   结缕草属优良品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J].
郭海林 ;
刘建秀 ;
高鹤 ;
何秋 ;
胡化广 .
草业学报, 2007, (02) :53-59
[8]   拔节期与抽穗期玉米抗纹枯病相关QTL的初步定位 [J].
赵茂俊 ;
高世斌 ;
张志明 ;
荣廷昭 ;
潘光堂 .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6, (02) :139-144
[9]   利用不同群体对玉米株高和叶片夹角的QTL分析 [J].
于永涛 ;
张吉民 ;
石云素 ;
宋燕春 ;
王天宇 ;
黎裕 .
玉米科学, 2006, (02) :88-92
[10]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J].
李登海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