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张双利 [1 ]
王晨阳 [1 ,2 ]
郭天财 [1 ,2 ]
朱云集 [1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2]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配置; 群体质量; 产量;
D O I
10.13537/j.issn.1004-3918.2010.06.02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4个高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河南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田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49-198、周麦22和矮抗58群体总茎数、单株成穗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宽窄行种植模式较高,而偃展4110则以等行距种植模式较高,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穗形小麦品种选择合适的行距配置以提高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行距与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薛盈文 ;
于立河 ;
郭伟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05) :873-876
[2]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J].
刘丽平 ;
胡焕焕 ;
李瑞奇 ;
李慧玲 ;
常春丽 ;
李雁鸣 .
华北农学报, 2008, (02) :125-131
[3]   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调节效应 [J].
朱统泉 ;
赵立尚 ;
贺建锋 ;
李栋业 ;
苗任重 .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04) :8-10
[4]   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J].
张全国 ;
马瑞昆 ;
贾秀领 ;
张丽华 ;
杨利华 .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02) :11-15
[5]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J].
吴玉娥 ;
韩占江 ;
薛香 ;
郜庆炉 ;
梁云娟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4-16
[6]   小麦群体茎蘖构成及其变化规律 [J].
张恒敢 ;
杨四军 ;
李德民 ;
顾克军 .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01) :18-20
[7]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J].
朱云集 ;
郭汝礼 ;
郭天财 ;
张庆友 ;
王之杰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62-66
[8]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J].
赵虹 ;
杨兆生 ;
闫素红 ;
王俊娟 ;
陈长海 ;
梁文科 ;
戚廷香 .
华北农学报, 2000, (02) :100-105
[9]   小麦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关系及其调控 [J].
封超年 ;
朱新开 ;
王龙俊 ;
杨力 ;
王甫同 ;
何建华 .
江苏农业研究, 1999, (03) :1-7
[10]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J].
阎素红 ;
蔡忠民 ;
杨兆生 ;
王俊娟 .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