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分水后额济纳绿洲天然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5
作者
郭巧玲 [1 ]
杨云松 [2 ]
陈志辉 [3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3] 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关键词
天然植被; 遥感监测; 植被覆盖; 额济纳绿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以1987、2000和2009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辅以野外实地调查,据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分析了黑河分水前13年(1987-2000年)至分水后9年(2000-2009年)的额济纳绿洲天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87-2000年,绿洲植被一直处于严重退化状态,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趋向简单,生态系统恶化严重;2000-2009年,绿洲植被退化速度得到明显的遏制,局部地区还出现好转,绿洲植被恢复明显。导致以上植被覆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的变化;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有正向、逆向2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75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三十年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资源变化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 [J].
胡兴林 ;
蓝永超 .
地下水, 2009, 31 (06) :1-4
[2]   黑河下游分水对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效果的遥感监测 [J].
都瓦拉 ;
邓晓东 ;
玉山 ;
那顺 ;
郭瑞清 .
干旱气象, 2008, (04) :67-70
[3]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J].
马燕 ;
曹希强 ;
李志萍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03) :43-47
[4]   西北干旱区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J].
贾艳红 ;
赵传燕 ;
南忠仁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64-74
[5]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J].
刘广峰 ;
吴波 ;
范文义 ;
李晓松 ;
范楠楠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2) :268-271
[6]   额济纳绿洲荒漠植被退化的水环境的时空演变分析 [J].
王志敏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88-92
[7]   黑河分水后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的遥感定量测算 [J].
杨何群 ;
刘勇 .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4) :21-28
[8]   额济纳地区绿洲恢复生态需水量研究 [J].
李强坤 ;
黄福贵 ;
罗玉丽 ;
张霞 ;
孙娟 ;
胡亚伟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9-13
[9]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J].
牛宝茹 ;
刘俊蓉 ;
王政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1) :27-30
[10]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J].
李森 ;
李凡 ;
孙武 ;
李保生 .
地理科学, 2004, (01)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