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喜马拉雅佩枯花岗岩年代学、成因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7
作者
王晓先 [1 ,2 ,3 ,4 ]
张进江 [3 ,4 ]
王佳敏 [3 ,4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4]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北喜马拉雅; 佩枯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成因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北喜马拉雅花岗岩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的中部,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壳物质的熔融行为和机制,而且对探讨部分熔融作用与相关构造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喜马拉雅佩枯花岗岩开展系统的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佩枯花岗岩的结晶时间较长,从23.9Ma持续到16.5Ma,并记录了22.3±0.6Ma和17.3±0.3Ma两期深熔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佩枯花岗岩具有高含量的SiO2(71.87%75.56%)、Al2O3(13.57%15.49%)和K2O(3.34%4.59%),以及高的K2O/Na2O比值(1.02~1.39)和A/CNK值(1.21~1.23),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U,亏损Ba、Nb、Sr、Zr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0.76~16.60),几乎无或弱的负Eu异常(δEu=0.76~0.97).样品的(87Sr/86Sr)i值和εNd(t)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736 184~0.741 258和-14.6-14.3,与大喜马拉雅变质沉积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其源岩可能为大喜马拉雅变质沉积岩.样品(87Sr/86Sr)i值较低而Sr浓度较高,且随着Ba浓度的增加,Rb/Sr比值基本不变,与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佩枯花岗岩是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作用可能与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82 / 99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藏南安岗地堑的史前大地震遗迹、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吴中海 ;
叶培盛 ;
王成敏 ;
张克旗 ;
赵华 ;
郑勇刚 ;
尹金辉 ;
李虎侯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 40 (10) :1621-1642
[2]   藏南康马拆离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时代 [J].
王晓先 ;
张进江 ;
闫淑玉 ;
刘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 39 (02) :250-259
[3]   中国构造-地层大区划分新方案 [J].
张克信 ;
潘桂棠 ;
何卫红 ;
肖庆辉 ;
徐亚东 ;
张智勇 ;
陆松年 ;
邓晋福 ;
冯益民 ;
李锦轶 ;
赵小明 ;
邢光福 ;
王永和 ;
尹福光 ;
郝国杰 ;
张长捷 ;
张进 ;
龚一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 40 (02) :206-233
[4]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J].
吴福元 ;
刘志超 ;
刘小驰 ;
纪伟强 .
岩石学报, 2015, 31 (01) :1-36
[5]  
Episodic crustal anatexis and the formation of Paiku composite leucogranitic pluton in the Malashan Gneiss Dome, Southern Tibet[J]. GAO LiE,ZENG LingSen,HOU KeJun,GUO ChunLi,TANG SuoHan,XIE KeJia,HU GuYue,WANG L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Z2)
[6]   藏南马拉山高钙二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高利娥 ;
曾令森 ;
王莉 ;
侯可军 ;
郭春丽 ;
唐索寒 .
岩石学报, 2013, 29 (06) :1995-2012
[7]  
Middle-Miocene 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regime in the Himalayan orogen[J]. WANG XiaoXian,ZHANG JinJiang,LIU Jiang,YAN ShuYu,WANG JiaM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01)
[8]  
Ductile deformation within Upper Himalaya Crystalline Sequence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in Nyalam area,Southern Tibet[J]. LELOUP P.H.,MAHEO G.,PAQUETTE J.L..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6)
[9]   藏南吉隆地区早古生代大喜马拉雅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晓先 ;
张进江 ;
杨雄英 ;
张波 .
地学前缘, 2011, 18 (02) :127-139
[10]   西藏南部晚始新世打拉埃达克质花岗岩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J].
谢克家 ;
曾令森 ;
刘静 ;
高利娥 .
岩石学报, 2010, 26 (04) :1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