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J2早期玄武岩

被引:62
作者
谢昕
徐夕生
邹海波
蒋少涌
张明
邱检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岩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4] LosAngeles
[5] CA-
[6] USA
[7] GEMOC ARC National Key Centre
[8]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9] Macquarie University
[10] Sydney
[11] NSW
[12] Australia
关键词
中侏罗世早期玄武岩; 软流圈上涌; 大规模岩浆作用; 中国东南部; 太平洋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1 [岩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在随后的180~170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在这10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分布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构成了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沿该岩带由内陆向沿海方向,火山岩的规模逐渐增大,玄武岩由单独产出过渡到与大量酸性岩类共生,岩性由碱性变化为拉斑质,具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对各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沿内陆向沿海方向,玄武岩原始岩浆的起源深度逐渐变浅,而源区熔融程度、分离结晶程度以及受陆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强,是造成火山岩带地质特征变化的深部制约因素.在中侏罗世早期,西向扩张的太平洋板块开始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并主要以挤压应力作用于中国东南部,使得本区印支期形成的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并有越靠近沿海,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的程度越高的趋势,从而造成本区软流圈沿断裂拉张带减压上涌的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并为本期岩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源.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60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
    章邦桐
    陈培荣
    凌洪飞
    孔兴功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2) : 145 - 156
  • [2]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邓平
    舒良树
    余心起
    王彬
    谭正中
    孙岩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521 - 532
  • [3]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
    周新民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 556 - 565
  • [4] 湘赣地区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岩石圈伸展
    范蔚茗
    王岳军
    郭锋
    彭头平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59 - 169
  • [5] 浙东早白垩世火山岩组合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谢昕
    徐夕生
    邢光福
    邹海波
    [J]. 岩石学报, 2003, (03) : 385 - 398
  • [6]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章邦桐
    陈培荣
    孔兴功
    [J]. 中国地质, 2002, (04) : 351 - 354
  • [7]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邢光福
    杨祝良
    毛建仁
    舒良树
    沈加林
    孙强辉
    陈荣
    陶奎元
    [J]. 地质通报, 2002, (07) : 384 - 391
  • [8]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
    舒良树
    周新民
    [J]. 地质论评, 2002, (03) : 249 - 260
  • [9]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陈培荣
    华仁民
    章邦桐
    陆建军
    范春方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 279 - 289
  • [10] 闽东南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地球化学
    周金城
    陈荣
    [J]. 地球化学, 2001, (06) : 547 -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