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

被引:4
作者
徐先海 [1 ]
方小敏 [2 ]
机构
[1]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系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岩石磁学; 干旱化; 高原隆升; 全球变冷; 临夏盆地;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4.014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临夏盆地毛沟剖面沉积物岩石磁学记录与石英砂颗粒电子扫描研究表明:13.07~8.6 Ma间盆地气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从8.6 Ma开始,盆地沉积物中流域外的风尘物质开始增加,并经过了6.4 Ma和5.3 Ma的两次加速过程,揭示了我国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可能从8.6 Ma左右开始,且在6.4 Ma和5.3 Ma左右经过两次加强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J].
宋春晖 ;
白晋锋 ;
赵彦德 ;
金洪波 ;
孟庆泉 .
沉积学报, 2005, (03) :507-513
[2]   最近6.5~2.2Ma黄土高原粉尘通量变化及其指示的东亚冬季风演化和亚洲干旱化 [J].
曹军骥 ;
张小曳 ;
安芷生 ;
郑洪波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97-101
[3]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姜文英 ;
袁宝印 ;
张仲石 ;
魏建晶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65-1469
[4]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5]   甘肃第三系红粘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J].
刘秀铭 ;
安芷生 ;
强小科 ;
鹿化煜 ;
周杰 ;
蔡演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192-205
[6]   上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阶段性扩张的黄土-红粘土沉积证据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1999, (03) :324-326
[7]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8]   甘肃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绝对年代测定与划分 [J].
方小敏 ;
李吉均 ;
朱俊杰 ;
陈怀录 ;
曹继秀 .
科学通报, 1997, (14) :1457-1471
[9]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0]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成因与来源的初步研究 [J].
方小敏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05) :53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