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14
作者
冉克平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真意保留; 戏谑行为; 合理信赖; 表示主义; 意思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德国法上的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均属于表意人有意使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单方虚伪表示。差别仅在于表意人的主观方面:前者的表意人有意隐藏其真意;后者的表意人期待相对人认清其真意。因为主观举证的困难,两者几乎难以界分。由于现代社会对信赖保护与交易安全的强烈需求,我国民法典总则应当废弃戏谑行为,只规定真意保留即可,并以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真意保留作为表意人撤销该意思表示的条件,以适应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为原则兼及表意人意思自治的立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 [J].
李永军 ;
刘家安 ;
于飞 ;
陈汉 ;
费安玲 ;
刘智慧 ;
田士永 ;
迟颖 ;
戴孟勇 ;
尹志强 ;
席志国 ;
翟远见 .
比较法研究, 2016, (03) :182-200
[3]   私法中理性人标准之构建 [J].
叶金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101-114
[4]   我国民法中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的完善 [J].
王成 .
人民司法, 2014, (03) :66-69
[5]   “错误的表示无害”原则及要式法律行为之效力 [J].
王天凡 .
比较法研究, 2011, (06) :75-85
[6]   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论戏谑行为与悬赏广告的区别 [J].
杨立新 ;
朱巍 .
当代法学, 2008, (03) :26-40
[7]   民法的法典化 [J].
Manfred Wolf ;
丁晓春 .
现代法学, 2002, (03) :137-149
[8]   论民商法上的外观主义 [J].
丁南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5) :34-40
[9]  
民法讲义.[M].近江幸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0]  
民法总则.[M].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