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32
作者
杨立强 [1 ]
邓军 [1 ]
赵凯 [1 ]
刘江涛 [1 ]
葛良胜 [2 ]
周道卿 [1 ]
李士辉 [1 ]
曹宝宝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造山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成因模式; 大坪金矿; 哀牢山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大坪金矿床被视为哀牢山造山带南段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国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而呈现出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一致性。区域上,脉型金铜铅银矿床的产出与中酸性侵入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密切相关。大坪金矿床形成于主要赋矿的桃家寨闪长岩侵位之后约800Ma的新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中,金矿床是区域尺度伸展和转换拉伸应力体制的产物;成矿作用过程中,研究区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转换,主成矿期容矿断裂带显示为张剪性正断层性质。矿脉多(55条)、薄(0.2~0.8m)、长(200~1500m)、陡(56°~85°)、延深大(约700m),且近平行成带产出;矿体中Au品位高(超过10×10-6),Au/Ag低(0.1~0.5),且伴生Pb、Cu、Ag。矿石的充填型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指示矿脉形成温度低、深度浅;矿化-蚀变样式以及蛋白石和氧化矿的出现表明成矿体系处于开放的氧化环境,成矿后保存良好。大坪金矿床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可能与其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成矿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金矿床虽然具有造山型金矿的基本特征,但在成矿作用晚期,矿床浅部叠加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铅银成矿作用。即大坪金矿床属于深部造山型+浅部低温热液型矿床套叠组合,成矿体系保存完整,现发现的均为浅部矿体,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800 / 38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Crust and mantle contributions to gold-forming process at the Daping deposit; Ailaoshan gold belt; Yunnan; China.[J].Xiaoming Sun;Yan Zhang;Dexing Xiong;Weidong Sun;Guiyong Shi;Wei Zhai;Shengwei Wang.Ore Geology Reviews.2009, 1
[2]  
Orogenic gold and geologic time: a global synthesis.[J].R.J Goldfarb;D.I Groves;S Gardoll.Ore Geology Reviews.2001, 1
[3]  
Orogenic gold deposits: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crust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gold deposit types.[J].D.I Groves;R.J Goldfarb;M Gebre-Mariam;S.G Hagemann;F Robert.Ore Geology Reviews.1998, 1
[4]  
云南哀牢山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模式.[M].熊德信; 孙晓明; 石贵勇; 著.地质出版社.2007,
[5]  
哀牢山蛇绿混杂岩带金矿床.[M].李定谋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6]  
哀牢山金矿地质.[M].胡云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7]   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时序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J].
杨立强 ;
邓军 ;
赵凯 ;
刘江涛 .
岩石学报, 2011, 27 (09) :2519-2532
[8]   滇西印支地块东北缘新元古代侵入岩形成时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证据 [J].
戚学祥 ;
王秀华 ;
朱路华 ;
胡兆初 ;
李志群 .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2141-2154
[9]   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 [J].
邓军 ;
杨立强 ;
葛良胜 ;
袁士松 ;
王庆飞 ;
张静 ;
龚庆杰 ;
王长明 .
岩石学报, 2010, 26 (06) :1633-1645
[10]   哀牢山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复合造山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初探 [J].
杨立强 ;
刘江涛 ;
张闯 ;
王庆飞 ;
葛良胜 ;
王中亮 ;
张静 ;
龚庆杰 .
岩石学报, 2010, 26 (06) :172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