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

被引:3
作者
吴楠 [1 ,2 ]
蔡忠贤 [3 ]
杨海军 [4 ]
王振奇 [1 ]
刘显凤 [1 ]
韩剑发 [4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
[2]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轮南低凸起; 油气充注; 奥陶系; 气洗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河-轮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海相油气富集区,但在多源多期生烃、多幕多类型油气藏调整、改造背景下,对于该区奥陶系储层烃类充注史的准确厘定尚存争议.基于烃源岩生烃史、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形成时间、奥陶系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体性质的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发生于加里东晚期的油气充注过程已遭破坏,而奥陶系主力烃源岩发生于石炭系沉积初期的油气充注事件形成了轮南低凸起现今黑油资源的主体,且由于封盖条件较差,油气在发生充注的同时遭受氧化降解形成广泛分布的重质稠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定年结果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基于喜马拉雅期气洗相分馏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证实了喜马拉雅期捕获的第二期烃类包裹体并非源自奥陶系烃源岩晚期高成熟度原油的二次充注,而是经强烈气洗相分馏改造后饱含大量轻质馏分的天然气遭捕获的结果.因此,塔河-轮南地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控于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石炭系沉积初期是现今奥陶系油藏的形成期,而喜马拉雅期过量干气侵入所诱发的相分馏改造导致了现今奥陶系内部多种类型油气藏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445 / 14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1]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油藏溶洞储集体成因及演化 [J].
牛玉静 ;
康志宏 ;
龙旭 ;
崔文彬 .
现代地质, 2011, 25 (04) :650-659
[2]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轮深2井蓬莱坝组沥青浸染样式 [J].
王旭 ;
沈建伟 ;
杨红强 ;
王月 ;
刘永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011, (03) :420-429
[3]   饱和压力法确定成藏期问题探讨 [J].
包友书 ;
蒋有录 ;
张林晔 ;
李钜源 ;
张守春 ;
王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379-384
[4]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藏成因 [J].
郑朝阳 ;
段毅 ;
张学军 ;
李红 .
沉积学报, 2011, 29 (03) :605-612
[5]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期次 [J].
苗忠英 ;
陈践发 ;
张晨 ;
陈鸿雁 ;
王冠男 .
石油学报, 2011, 32 (03) :404-410
[6]   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J].
苏江玉 ;
俞仁连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1, (02) :105-112
[7]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203-210
[8]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J].
李阳 ;
范智慧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101-106
[9]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热演化与生烃史——基于IES软件盆地模拟技术 [J].
王斌 ;
赵永强 ;
罗宇 ;
马红强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06) :605-609
[10]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 [J].
何治亮 ;
彭守涛 ;
张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74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