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

被引:25
作者
王庭斌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中国; 新近纪以来; 构造演化特征; 天然气; 分布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地处三大板块间的三角地带 ,是世界上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活跃地区之一 ,与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相关的主要特征是 :(1)在西部 ,古老造山带的重新活跃 ,在其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及逆冲构造 ,新近纪以来的急剧沉降、快速沉积 ,促进了深部源岩有机质的演化进程 ,也为生物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 )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及高热流值促进了有机质的快速演化、成藏 ,以及异常高压及泥拱等特殊构造的形成 ;(3)多期次构造运动为油气的快速运聚、幕式充注成藏提供了优质输导系统 ,为超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储聚场所 ;(4 )大断裂、岩浆及深部热流体的活动 ,不仅促进有机成因油气藏的形成 ,也是无机成因气的主要释放和聚集时期。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特征在西部影响最广泛 ,也最深刻 ,形成的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天然气聚集区之一 ,是这些盆地本部气藏最终形成、定型时期 ,并在造山带内形成了近百个小型断陷盆地 ,形成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在中部 ,是四川盆地所有气田最终的形成、定型时期 ;在鄂尔多斯盆地促进了靖边至乌审旗地区天然气进一步富集。在东部 ,渤海海域形成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促进了其他盆地 (坳陷 )不同成因气藏的形成 ;在近海海域 ,既促进了有机成因气藏快速形成 ,也促进了无机成因非烃气藏以及无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J].
王庭斌 .
地质论评, 2004, (01) :33-42
[2]   中国气田的成藏特征分析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2) :103-110
[3]   天然气与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中国气田成藏模式 [J].
王庭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79-86
[4]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J].
邸领军 ;
张东阳 ;
王宏科 .
石油学报, 2003, (02) :34-37
[5]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生成模式及其成藏流体响应 [J].
郝芳 ;
邹华耀 ;
黄保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1) :889-895
[6]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
[7]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J].
赵靖舟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2002, (02) :6-10+7
[8]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的流体压力结构和油气成藏机制 [J].
周兴熙 .
地学前缘, 2001, (04) :351-361
[9]   盐城朱家墩气田气源及发现意义 [J].
陈安定 ;
王文军 ;
岳克功 ;
黄金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45-49+13
[10]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J].
刘志宏 ;
卢华复 ;
贾承造 ;
雷刚林 ;
齐英民 ;
谢会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297-303